第142章 是汉奸还是间谍-《大唐从签到玄武门开始》


    第(2/3)页

    当长安城中,众人在为罗艺造反和长孙无忌、尉迟敬德率领的大军出征的事情议论纷纷的时候,在大唐北方,东突厥国内其实也不平静。

    去年冬天是一个寒冷的冬天,不仅给大唐带来了许多麻烦。

    不过得益于蜂窝煤的出现,长安城的百姓好歹也算是熬过了这个冬天。

    但是对于东突厥的牧民来说,这个冬天就很难熬了。

    大量的牛羊因为太冷了,直接被冻死了。

    损失惨重的情况下,哪怕是东突厥去年从大唐那里拿到了不少的好处,也没有什么用。

    因为这些财物,大部分都进入了颉利可汗、突利小可汗等东突厥高层的私人腰包之中了。

    没有几个人愿意拿出自家部落的钱财出来赈灾。

    这个时候,深受颉利可汗信任的汉人赵德言发挥的舞台来了。

    虽然东突厥的国力很强盛,但是颉利可汗也是知道胡人王朝跟中原王朝有着非常大的差别和差距。

    要想让东突厥一直都稳稳的把大唐压在身下,那么必然要做很多的变革。

    赵德言的提议,跟颉利可汗的想法完全符合。

    所以很快的,赵德言就被颉利可汗任命为国师,可谓是大权在握。

    草原上面,立马就掀起了一股改革的热潮。

    “可汗,我们原本的习俗,不足以支撑东突厥继续发展壮大,所以这一次我提议完全照搬中原王朝的体制。

    只要稳定的运行个几年,我们东突厥就一定可以恢复往日的荣光。”

    赵德言作为一名读书人,既然选择了投靠东突厥,自然是希望能够好好的发挥自己的本事。

    那么要想让自己的本事有发挥的舞台,自然要推动突厥做一些列的改革。

    已经感受到了许多压力的颉利可汗,很快就同意了赵德言的提议。

    一时之间,草原上迎来了各种各样的变化。

    许多牧民都敢怒不敢言。

    “国师,唐人用的兵器往往比我们要锋利,我们东突厥能不能也修建属于自己的炼铁作坊呢?”

    对于颉利来说,他最看重的其实还是军力。

    而刀剑是否锋利,箭矢是否充分,自然是很重要的一个因素。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