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章 郎君,你是说笑的吧?-《大唐从签到玄武门开始》


    第(2/3)页

    这么重要的出行,秦协道自然是把马周这个左膀右臂给带上了。

    至于府中的各个作坊,大部分都已经进入了正轨,马周不盯着也问题不大。

    而新宫殿的修建,则是有阎立本盯着,还有无数双眼睛看着,他就更不担心了。

    “一路而来,碰到了不少的商船,看来这大运河对我们大唐来说,意义还是非常重大啊。”

    虽然历史上,杨广被史书钉在了耻辱榜上。

    但是秦协道其实是比较佩服他的。

    不说其他的,单单这个大运河,对于中原王朝来说,意义是非常重大的。

    哪怕是到了一千年以后,这条运河也还在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这年头的陆地运输,成本实在是太高了。

    道路条件很差不说,马车的水平也很低。

    一担粮食从长安城运输到凉州的话,损耗至少要去到三成。

    也就是说一百斤粟米,直接就没了三十斤。

    这要是放在后世,老板绝对会认为你是贪污了。

    不报警抓人,就已经是非常仁慈了。

    但是放在大唐,从长安城往凉州运输粮食,损耗三成,已经是一个很优秀的数据了。

    而从江南往长安城运输粮食,由于全程可以使用船运,损耗却是可以下降到一成以内。

    甚至是半成以内。

    可想而知,水运和陆运的差距有多大。

    秦协道没有指望大唐的马路在短时间内能够有一个质的变化,所以只能想着怎么让朝廷疏通一下运河,甚至是扩大一些运河。

    如果能够使用运河把大唐的主要州府给连接起来,那么意义也是非常重大的。

    “确实如此!如今江南往长安城运输的货物,八九成都是走大运河。当时隋炀帝要是不要把修建运河的时间压得那么紧张的话,这个运河工程,绝对会是一个让人赞叹的工程。”

    史书上说到秦始皇,往往就会想到他为了修长城,害死了多少百姓。

    而说到杨广,大运河的修建也是不可逃避的。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