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到时候,就要多一个词语,叫做鱼饭了。 “今天是免费送给大家品尝,让大家知道海鱼的美味。明天开始就需要花费钱财购买了,不管大小,都是两文钱一条。” 虽然大黄鱼有大有小,按理说是要论斤卖的。 但是要解决满城的饥荒问题,自然是效率优先了。 直接两文钱扔过来,一条鱼搬走,多好啊? 按照今天这个捕捉的情况,大部分的大黄鱼都去到了三四斤,个别大的已经去到了五六斤。 小于一斤的,基本上都是漏网之鱼了。 这根后世的大黄鱼是完全不同了。 “两文钱一条,那就相当于一文钱一斤都不到,秦郎君的这个价格定得太仁慈了,下官再次替百姓谢谢你。” 莫名之中,明州的百姓又被人代表了一次。 不过被代表的次数多了,大家也都没有感觉了。 “这一次南下,我带了几十名造船匠人,准备在明州码头旁边修建一座造船作坊,到时候还请谢刺史帮忙关照关照。” 搬鱼这个事情,自然不需要秦协道这个老大动手。 谢进也一样。 所以两个人干脆在那里聊起了天。 虽然是世家子弟出身,但是谢进还能算是一个为民着想的好官,所以两个人的谈话倒也颇为顺畅。 与此同时,赈灾使秦协道出海捕鱼回来,带回了大量的大黄鱼的消息,也快速的在明州城内传开来了。 无数看热闹的人朝着码头这边涌动。 好在这个年代的百姓真的是非常听说,被护卫阻拦之后,局面倒也没有失控。 很快的,在胥吏的组织下,无数的大黄鱼被若干个队伍送到了一家一家的百姓手中。 别看这些胥吏连个品级都没有,但是对于明州城的情况却是最为熟悉。 从某种程度上说,明州城是由这些胥吏来统治的。 刺史只是高高在上的发号施令而已。 这几乎是大唐官场的原生态了。 “周南,我在明州码头当了这么多年的苦力,从来没有搬过这么多的大黄鱼。 这个赈灾使,莫不是海神下凡,能够召唤海鱼吗?”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