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粮票-《宣德大帝》


    第(1/3)页

    粮食运来了,却不能放开了售卖,朱瞻基敢保证,只要放开售卖,那些人必然会大肆抢购,与普通百姓争夺口中食。

    至于百姓死活,关他们什么事!又不是他们不卖粮,是皇帝陛下不让卖。

    瞧瞧人家这如意算盘打得,好处捞足了,黑锅却是皇帝的。朱瞻基岂会让这些人的如意算盘得逞,怎么办呢?后世有现成的例子,在物资匮乏的年代实行配给制能够最大限度的保证公平。

    宝钞司在朱瞻基登基后就被勒令不再发行宝钞,然而在停止发行宝钞大半年之后,却又接到了一个紧急任务,那就是印制粮票。为了最大限度的防止伪造,朱瞻基特意交待使用了字母暗记,这样的暗记组合放在票面最不起眼的位置,不仔细看都发现不了。并且粮票当日购买当日兑换,隔夜之后就自动作废。

    京城百姓可以持户帖到大明门外按照粮食价格用铜钱兑换粮票,每个户帖按人口每口人每天只能购买一斤粮票。

    也就是说你家里有五口人,你只能购买五斤粮票,然后凭粮票购粮。想买粮食你就得有粮票,不然你有多少钱也买不到。

    这样可以最大限度的保证不让那些人浑水摸鱼钻了空子,因为这粮食只针对京城百姓出售,非京城百姓是没有资格购买的。

    这么做不是歧视非京城百姓,而是为了控制有些人的恶意购买。再说今年不是大比之年,朱瞻基也没有开恩科的想法,非京籍百姓这个时候逗留京城要么是投亲访友,要么就是路过京城。他们能不能买到粮食对他们自己影响都不是很大。

    背后有人的商人,正准备磨刀霍霍大肆购买运进京城的粮食,在短时间内将这些粮食消耗掉。没想到皇帝一个粮票规矩,让他们的如意算盘落了空。

    凭着户贴购买粮票,他们这些人哪里敢拿着户贴前来购买粮票,那不是自己自投罗网吗?一群商人聚集在一座隐秘的院子里,听着下人不断禀报着粮食进京后的各种消息。纷纷咬牙切齿的咒骂:“这是什么人出的这么阴损的主意,要将我等往死里逼啊!”

    一人小声说道:“要不我们就认了吧,皇帝不是说以后商人从事什么买卖该怎么交税,都会通过邸报明明白白的告诉大家,邸报没有说的税,那就不用交。”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