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6章 背乘法表-《穿越农家医女有空间》


    第(2/3)页

    两天后,挂上牌匾的望希学堂正式对外招生。

    一年束脩五百文,可用粮食代替。

    苏其元有商业头脑,知村民缺钱却不缺粮,所以就想出了这个法子。

    条件好一些的人家二话不说拉着孩子来报名。

    可大部分是不愿的,毕竟五百文不是小数目,以他们现有条件,压根供不起孩子考官。

    既然考不了官,那还读书做甚呢?

    大部分村民便是抱着这样的想法。

    苏其元得知后让村长帮忙将人聚起,讲了一大堆洗脑。

    “就算不走仕途,识字也是一件好事,会对的越多活计就越好找。

    你们想想,凡是有一技之长的,哪个日子过的不是有滋有润?

    便拿木匠和瓦匠来说,他们的工钱是不是要比你们多的多?

    这个世界本就不公平,机会只会留给那些做足了准备的人,与其心疼眼下的付出,不如想想日后得到的回报有多少。

    再比如在铺子做活的小二,只要他不认字,就是穷极一生也坐不上掌柜的位置。

    再比如我,去别的私塾教课,一月工钱便是你们一年赚得的。

    ……”

    他说了很多很多,将身边经历过的一一举例说明。

    总之就是一句话,省钱永远不会变的富裕,唯有会赚钱才能。

    那么怎么赚钱呢,便是有一技之长,而认字才能让你学会更多。

    文盲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有那个能力,却还让自己的子孙走自己的老路。

    村子由村民组成,想要发展壮大,少不得他们。

    村长巴不得他们都送自家孩子去读书呢,日后走哪都有面不是。

    所以他听的极其认真,若还是打动不了他们,过后亲自上门劝说。

    可惜他没有上门的那个机会。

    不知道苏其元那一句说到了村民的心坎上,在第二天纷纷拉着孩子来报名。

    只余那些地少人家默不作声,他们的粮食还不够自己吃的,怎会让孩子去读书。

    就在这时,苏其正挨家挨户走了一遭,招那些地少人家的男人去犁地。

    可以用工钱相抵。

    做父母的哪有不希望儿女过的好,有了这么一个机会,自己没人拒绝,高高兴兴应下。

    就这样,大半村子的男孩均进了客厅。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