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五章:遍地商机,遍地黄金-《国际倒爷,从海上贸易开始崛起》


    第(2/3)页

    杨婵:“那就好呀,我听人说过,钻小洞好可怕的,被抓到会坐牢的。”

    林岭东:“坐牢到不至于,顶多是遣返罢了。”

    说到这个,林岭东也是微微一笑,满满的年代回忆。

    这个年头的普通人,外地人,想进入深圳?非常的困难!

    1979年,有一位老人在南海边画了一个圈。

    这个圈,便是深圳。

    可这个圈,也太太太,太大了一点,其初始面积,便达到了300平方公里,夹在广東与港岛之间,囊扩了260公里漫长海岸线,修建第一座全球基本港,开展进出口贸易,承接港岛的制造业转移,试点开放,试点市场经济,全国第一个经济特区。

    它的地理位置太特殊了,粤港澳三角地带,又要试点开放,如何确保安全?

    发展的决心,是无可抵挡的。

    于是,一个无比庞大的工程出现了。

    简单的说,就是把它懒腰截断。

    在東莞与深圳之间,修建了一条长达80多公里的边防线,用3米高的铁丝网拦腰截断,修建巡守公路,驻守大量武警把守,特区有大量的外宾,满地是钱,阿猫阿狗是不让进的。

    想要进去,必须三证齐全。

    可对于外地人来说,边防证比护照还难办。

    进深圳比出国还麻烦。

    除此之外,便只能偷渡。

    由蛇头带领,经耕作口和剪开的铁丝网钻过去,无数去特区淘金的名人,都有过类似经历,像某位马博士,也是从狗洞钻入,在特区开个皮包公司,打着“华夏私营企业发展促进协会”的名头,发奖杯,发奖牌,大肆行骗。

    进去了之后,也很呆久,三天两头查暂住证,要是被逮到?

    先丢樟头木干半个月苦力,遣送费挣起来了,才安排火车遣返本地。

    但广東人就无所谓了。

    经济特区,最早还不是广東人撑起来的?

    尤其是東莞一带,到深圳淘金务工的很多,几乎家家户户都有办理边防证。

    务工人口,一般是坐小巴,沿途像一出科幻大片,穿过80多公里铁丝网,到达关口之后,再排队检查入关。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