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章 准备挖大坑-《重生之官路商途》


    第(3/3)页

    张恪还打算在香港注册一家代理公司,解码芯片前几年注定要从香港转进口,张恪希望解码芯片协议价格与市场价格之间的差价利润就截留在香港代理公司那里,那时别人也休想从爱达电子的税务、财务上发现丁点破绽。

    赶到益隆镇西首的爱达电子目前惟一的工厂,叶建斌的印象是太小,在工厂转了一圈,还不到一刻钟。

    苏津东、丁槐倒是精力旺盛,他们没有张恪那么多杂务,丁槐与叶建斌他们打了个照面,就告辞离开,对他来说,分秒必争,再说他现在对生产、市场方面的内容也提不起兴趣。

    “你们要上影碟机?”叶建斌问张恪。

    东海省的市场,不求海泰,那自然就要拜托盛鑫,张恪倒不瞒他:“小厂子,以后还要请叶总照顾。”

    盛鑫的渠道覆盖华东地区,叶建斌对影碟机市场已经萌发出来的苗头也清楚:说道:“广州、深圳那边很热闹,据说可以取代录像机,录像机去年的销量差不多有一百万台,我想影碟机能与录像机分享这么大的市场,很有前途。盛鑫有做录像机的代理,你们什么时候出产品,盛鑫帮你们做市场……”

    叶建斌让市场部做过调查,市场部做出两到三年市场容量将达到五十万台的预测,相对当前万燕在售的影碟机报价,市场规模达到二十亿左右,已经是相当不错的市场了。

    将核心元件的垄断暴利扣除,影碟机的成本只有录像机的四分之一,当然,前期市场最关键的决定因素还是片源,影碟机市场真正崛起之日,就是录像机市场分崩离析之时。

    “我看盛鑫还是把录像机的业务放弃掉为好……”张恪笑了笑,也不多加解释,也没有必要解释,再过三四个月,叶建斌也能看到其中的变化来。

    张恪又不想拉盛鑫投资爱达电子,描述市场前景的热情自然就比不上对待陈信生时那么高,到了饭时,就拉叶建斌到益隆镇著名的小江鱼馆吃小江特色水产。

    (未完待续)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