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7章 天大的好消息-《大唐小货郎》
第(2/3)页
“这段时间做好防备工作,尽量查清每一个人的来历,不要让一个不该来的人,都混入寿春城。”
薛仁贵点头应喏。
林深转身,从小巷里走回去。这里,太阳还照不到的地方,阴沉沉的,那股子人气还钻不到这个地方里来。
告示,成了寿春城百姓们最乐意见的东西。
这几年,每出一张告示,他们的生活就会好上一些。
打吃不上饭。
到现在多多少少能吃上一口饱饭。
再出几张告示,指不定就能像那些富贵人家那样,一天吃三顿饭,隔上十天半个月还能见一些荤腥。
抱着这样的美好愿景,在十字街口张贴了这样告示的时候,他们就迫不及待的围观了过去。
恰此时,是孩童上去学塾上学的时候。
大人或牵着、或拖着、或被拖着,围到了告示的面前。
咋咋呼呼、喧嚷的吵了起来。
各家的小孩,和各家的大人们解读着告示上的内容。
没孩子又不识字的,腆着一张厚脸皮,就围在靠近的一户人家旁,听着蒙童切声声读着告示的内容。
告示上的内容也很简单。
主要说的是两件事。
第一件事,是楚王殿下的私军,又开始征募了,年龄十六至二十二的青年汉子,都可去应征。
每个月饷银二两,管吃、管喝,甚至可以在军伍内读书、识字、学习,若是经过考核,升职之后,也会加薪。
只是.......
入了行伍,就得认真服役,每年休假的时间,并不算多。
这其实并不是什么好消息,没人愿意把自己的脑袋别在裤腰带上。可这支军队的主人是林深,是那位圣人一样的楚王殿下......
尤其是每月二两的饷银,还有读书识字的机会。
的确是让那些年轻人有些心动。
不过只征募两千人,而且只要身体素质达到要求,再见过一轮叫做什么“政审”的面试,就能够顺利应征。
这对年轻人们来说,都不叫事。
现在的年轻人,谁还没几斤扛把子的力气,缺的只是粮食,而不是力气。
这只是个小事情。
相比起来,百姓们倒是被告示上的第二条消息弄的有些心痒痒。
“全国征募”。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