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六章 勋贵难题-《大明完美暴君》
第(2/3)页
众所周知,勋贵们大多是开国功臣的后代,当然也有另类的,类似于帮助某一个皇帝坐稳皇位了,或者说立有大功,在巩固皇帝地位这方面有极大的贡献。
就比如朱棣的靖难功臣,虽然说是造反,可历史都是胜利者书写的,他们在一定程度和意义上,其实勉强算得上开国功臣了。
他们的身份是超然的,只要没有太大的过错或是造反之类的,皇帝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任由他们去。
而他们的后代呢,这样的待遇自然也是能享受到的。
这些勋贵如果不造反或是大逆不道之类的,朱由校还真的不好去动他们,如果像之前一样随意,那会寒了天下人心的。
就比如崇祯皇帝一样,他就是那种典型的死要面子活受罪,生怕背锅的。
有的时候,臣子明明是在帮他说话,是在为他出谋划策,他自己也清楚的知道。
可当大多数人反对的时候,他依然会选择沉默,甚至是遵从大多数意见,去打压这个真正的忠心事君的臣子。
最后的结果是什么呢,就是寒了大家的心,你皇帝自己的态度都两边倒,无法坚定起来,别人怎么敢放手的相信你跟你去干?
让那些真正有才能的,有韬略的投鼠忌器,办起事来瞻前顾后的,都保留了许多,不敢太过激进。
就比如孙传庭,崇祯对他委以重任,放他去陕西招募兵马操练强军,可自己却掏不出这个钱。
孙传庭也是知道皇帝的难处,因此就决定军饷粮食和各种军费问题,他将眼光放在了那些富得流油却还哭穷不出力的士绅地主们身上。
他通过各种威逼利诱的方法,总算是短暂的解决了这一问题。
可当这些士绅地主们联名上书,并请求朝堂官员弹劾孙传庭时。
他居然下了一道旨意把孙传庭骂了一顿,并严格要求他以后不能再干了。
崇祯可能是因为不了解外面的局势,被蒙在鼓里,听信了百官的弹劾之言才下这种旨意。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