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荀彧的好处-《三国之大汉崛起》


    第(2/3)页

    也难怪益州的士人都如此义愤填膺,刘备让刘禅担任典学校尉,就好比在后世,让一个没读过什么书的孩子担任一个国家的教育部长,试问那些科学家,大学教授如何能够服气呢?

    更何况刘禅不是别人,乃是刘备亲子,刘备包庇之心更是溢于言表,就更不能服众了。

    面对坊间的闲言碎语,刘备自然是得到了消息,甚至还有不少官员多次请求刘备免除刘禅的典学校尉之职,以免事情继续闹大。

    “让他们闹腾吧,此事阿斗能够解决!”刘备只说了这么句话便不管了。

    晚上,刘禅的书房之中。

    刘禅坐在座位上,下方站立的乃是邓艾。

    邓艾手里拿着一份稿件,上前递给刘禅,说道:“公子,这是这些日子,来敏等人关于学说有争议之地,我都记下来了!”

    刘禅接过稿件,随意的翻阅了一下,眉头便皱了起来:“这么多?”

    邓艾拱手说道:“世子对来敏等人的评价一点不差,来敏为人狂妄,与孟光都喜欢议论时政,私下里,他们便曾经多次议论过世子,主公。许慈,胡潜二人虽不议论时政,但却经常因为学说而争论不休,他们之间的书籍也从不互通有无。

    这些日子,他们聚集在一起,整日就是争论自己的学说更强,想要说服对方,有时候更是差点打起来。从没有为主公,世子现在的处境考虑过,不肯同心协力,解决目前的问题。”

    刘禅冷笑道:“父亲让他们聚集法典图籍,淘汰无用的学说,去芜存菁。他们倒好,书籍也不互通有无,去芜存菁?他们眼高于顶,一直认为自己的学说强于别人,芜是去不了,菁也存不下来。”

    关于来敏等人,他们本就是这种品行。

    历史上,刘备也曾下令让他们负责聚集法典图籍,重兴益州学问。然而他们的书籍从来不互通有无,为了证明自己的学说,经常争论不休,甚至发生争斗,想要震慑对方。

    邓艾拱手说道:“公子,他们书籍不能互通,每日就只是争吵,照他们这样下去,只怕过些天,他们就会开坛授课了,到时候他们的学说不足以服众,公子只怕又要受到谴责。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