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八章、无形推手-《我在民国打酱油》
第(2/3)页
羊城的太炎先生,收到了钱玄亲手拍的电文后,不顾同僚的相劝,硬是要起身回首都,主持丧事。
“皖之双亲尽失,我收其束脩,则为其师,当为其立名,主持公道。”
虽说汤皖与太炎先生对于白话与文言的态度不同,但是不妨碍太炎先生时常以汤皖为之门下弟子为荣。
曾有人言:“现今,白话与文言之争,乃是太炎先生门下之争。”
太炎先生总是一笑而过,但是难掩饰其内心骄傲,白话文领头人便是汤皖、钱玄和迅哥儿,而文言文大佬之一是凰坎教授。
每当太炎先生与友人谈及门下弟子,兴致盎然时,总是会说道:“我门下弟子之四者为最。”
友人便问:“何为四最?”
太炎先生二两酒以下,哈哈大笑,道:“当以皖之清廉为最;当以德潜正义为最;当以豫才刚直为最,当以凰坎学问为最。”
全国各地的大人物纷纷向首都发去挽联,每收到一副,六爷便着人手写下来,挂在边上,供凭吊之人观看。
逸仙先生:“清廉无私为一生,不留世间于无物。”
桐城派:“当为徽州之骄傲!”
辜汤生:“世界上只有三个好人,唔,孑民先生与皖之先生。”
孑民先生:“当代华夏,唯二人可名出国门,皖之为其一。”
.......
几天的舆论发酵,以及汤皖好友们的文章,矛头直接指向当局,要求给予一个解释,审判刺杀案的主谋。
“汤皖”的遭遇引起了文学圈全体文人的警觉,认为这是一个不好的开头,所以无论新旧文学,皆是统一战线,声讨北方当局。
南方自然不能错过这个机会,趁机添油加醋,却没成想,遭到了反噬。
由迅哥儿带头,《星火》开始痛批南北双方,为一己私利,不择手段置,之百万难民当前于不顾。
论舆论战,文人的力量是惊人的,本来南北政事,与文人无关,但是汤皖事情一出,顿时就忍不住了。
铺天盖地的文章被发表,措辞严厉,态度锋利,骂的南北双方一下子哑火了,发不出声音了。
启瑞这几天是被烦的焦头烂额,一方面是这帮文人不达目的,誓不罢休,另一方面则是内务总长王揖唐干系颇大。
备战之际,忽然出了这么一出事故,实在是始料未及,先有旱情的不利舆论,后有汤皖刺杀案的火上浇油。
而且,北方当局内部也有了不同的声音,以冯老总为首的和平统一派,认为当前最重要的事情有三:
其一,全力赈灾。
其二,揪出刺杀案的背后主谋,还全国人民一个交待。
其三,主张南北双方坐上谈判桌,和平统一。
若是在这之前,启瑞定会置若罔闻,不屑一顾,坚持梧桐,但是此时,梧桐的话却是怎么也无法说出口。
但凡启瑞值此之际,敢说出梧桐二字,怕是要遭受全国上下之无穷无尽之怒火,只得妥协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