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他与自己的兄长皆为举人,他乡试第三,兄长第六,宋府一府两举人,被称为“奉新二宋”。 只不过可惜的是,接下来进京刚考,第一次遇上了震惊朝野的科举舞弊,第二次兄弟二人也还是名落孙山。 一次又一次的科考,一次又一次的落第。 六次科考落第,二人都已至中年。 宋应星选择了回到家乡,照顾体弱多病的老母,并开始整理笔记。 后来,兄长与老友都开始当官,宋应星通过他们,开始接触到了桑蚕、火器之类的东西,增长了自己的见闻与学识。 他还是一心写自己那本实用之书。 很多人或许并不知道,《天工开物》还是一本图文并茂的书,里面还有许多宋应星亲手所画之图,栩栩如生。 这本书不仅仅涉及到了衣食住行等方面,可以说是包罗万象。 全书总共分为三大卷,十八小卷。 以【乃粒】篇作为开篇,以【珠玉】篇作为收尾。 有着“【贵五谷而贱金玉】”之意。 也正因此,在制作这一期时,才会选择以袁爷爷和宋应星作为古今之呼应。 书成之日,兄长与老友在一旁见证。 兄长道:“不作溢美之词,不作浮夸文章!” 老友道:“书中要包罗先人之智慧!” 宋应星道:“书中要囊括今世之技艺!” 然后,三人齐声高昂,用力一挥衣袖,道:“此书于功名进取,毫不相关也!!!” 对于考生来说,这是无用之书。 可对于另外一些人呢? 这是一本无比实用的神作啊! 老年宋应星坐在骆墨身旁,开始叙述起了兄长与老友一一离自己而去,兄长更是在前朝覆灭之时,自尽随前朝而去。 整个节目,每个舞台之间,都有构架住桥梁。 只见一道光桥上,出现了已经离世的二人,他们与老年宋应星站于桥的两端高声对话。 “你老了……..” “瞧你这样子,肯定又下田去了吧?” 一句又一句的交流,两位已故之人朝着宋应星道了一声:“贤弟!保重!” 三人站在光桥两端,遥相对拜。 等人三人起身,已逝的兄长与老友齐齐转身,即将消失在光桥上之时,那个已满头白发,卷着裤腿,穿着破旧的草鞋,腰都已经无法挺直,真如田间老农一般的宋应星道: “兄长!伯聚兄!” “应星………想你们。” 二人大笑,消失于光桥之上。 接下来,有了一段转换情绪的情节,然后,骆墨便带着老年宋应星走上了光桥,给他介绍今人在科学方面取得的成就。 他看到了高铁,看到了飞机,看到了潜艇。 弹幕中,有观众留言道:“像极了小孩子向家长展示自己的得意作品。” 宋应星带着一脸的期待与好奇,通过光桥,走到了袁爷爷的那片稻田。 他看着稻田里的水稻,双眸立刻圆睁,穿着草鞋的驼背老人开始快步向前,走到水稻旁看个不停。 这里的水稻,比他青年时期于田间发现的那株,还要高,还要大,颗粒还要饱满! 骆墨对他介绍道:“这是一位姓袁的科学家,他研究出来的高产水稻。” “您现在看的这块田,应该是第三代水稻,双季稻。” “目前正在努力突破亩产……..3000斤!” 宋应星一脸震惊,脸上写满了难以置信,道:“三千斤!?” “我们那个时候亩产五六百斤就已经算高产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