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他怕…… 他怕这麻烦的头疾,延续到下一代。 可,他自己也只有三年寿命啊,三年后,这个王朝该何去何从。 私心上,刘子业是想把这个代表着无上权力的位置留给刘楚玉的。 可他也知道,刘楚玉不适合这个位置。 难不成,要给宗室那些叔叔伯伯吗?说实话,都是半斤八两,登上皇位无人约束,只会一个比一个荒诞。 至于,刘子尚。 刘子尚虽乖巧,但也愚笨。 思来想去,刘子业最终还是把目光转向了刘楚玉的儿子,自己的亲外甥。 何家,清冷自持,端肃高雅。 而刘家血脉又有天然的霸道,那个孩子,刚刚好。 就是…… 就是太小了点儿。 主少国疑,他能做的就是尽可能的打好基础,选择可信之人教导。 老太傅能够教会他明辨是非,那么教导阿姐的孩子,也是绰绰有余。 在肃清了朝堂,安定了民生,凝聚了民心之后,刘子业剑指藩王。 皇权之下,藩王拥兵自重,割据一方,手握军权,本就是极大的隐患。 缓则骄奢易为淫乱,急则阻其强而合从以逆京师。 父皇在位时,有意削藩,但却因沉迷酒色,无力周旋,终不得行。 刘子业借鉴汉武帝削藩的四大举措,循序渐进,多管齐下。 推恩的同时,运用宋律这一武器对诸侯国王实行削爵、夺地,逐步降低诸侯官员待遇。 对于狗急跳墙之辈,就武力镇压叛乱,杀一儆百。 经过一系列的措施,国家大权尽归中央,将藩王这一国家隐患,扼杀于摇篮之中。 至此,刘宋境内,政通人和,百废具兴,欣欣向荣。 刘子业有心大一统,结束南北割据之局面,但时不我待,心心念念着北伐,却因为身体而折戟。 三年…… 沈琛给予他的三年,便只余不到三月了。 他用这两年多的时间,在刘宋的历史上留下了属于他自己的文字记载。 或许后世史学家提起他,会伤脑筋吧。 毕竟,他如此短命,善变,口碑名声曾经两极化的帝王评价起来,也挺难的。 是非功过,自有后人评论。 而他,尽己所能,已问心无愧。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