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当然,目前这所3d打印工厂也并不是万能的,比如纳米级高精度的芯片、材料混型的锂硫电池这类物品就无法打印。” “什么时候能打印这些东西,能做到低纳米级打印,那才叫做真正的3d打印,那就是只要有合适的材料,万物皆可打印。” 回首望了一下狭长而又庞大的3d打印工厂,韩元有些感叹的说道: 从直播到现在,六年多的时间,他终于可以不用再缺少劳动力。 不过以后的任务,大概会越来越难吧? 韩元想着,从这次的外太空探索任务其实就能看出来,劳动力的关键问题被解决了,这次安排给他的任务其实就已经开始脱离这方面的东西了。 无论是主任务还是支链任务,其对劳动力的要求的相比较之前的任务来说,比重是降低了的。 比如遥望星空、星系资料收集这类任务,要想完成的话并不难,太空望远镜+卫星就能搞定。 前者如果不为了额外奖励的话,造个劣质点的望远镜,对他来说即便是只有一个人没有机器人的情况下顶多也就是两三个月的事情。 以后的任务,会偏向哪一方面呢? 韩元思索着,试图分析出下一次任务的偏向。 毕竟如果能分析对的话,有了准备肯定会容易不少。 只是很可惜的是,截止到目前位置,他算是蒙对了的,只有一个二级任务。 那一次带给他的收获也不小,碳基集成电路板制备信息就是从那次任务中获取到的。 里面不仅包含有碳基芯片制备信息,还有石墨烯、碳化硅等各种碳基材料的制备信息。 这些东西在后面都是常用材料。 ....... 摇了摇头,韩元从臆想中回过神来。 回到工作间,他开始安排后面的工作。 如今能做的工作,可控核聚变园区的建造、红外光太空望远镜的制造、大型3d打印工厂的建造都正在进行。 这三项工作已经将三百台x-1型工业机器人消耗殆尽了。 在大型3d打印工厂没有投入生产前,他手上已经没有工业机器人可以使用了。 想了想,韩元将目标锁定在了卫星轨道计算上。 不仅仅是红外光太空望远镜发射时的轨道,还有星系资料收集支链任务各个卫星以及俯瞰地球支链任务需要的飞行轨道。 特别是最后一个。 俯瞰地球支链任务是要求他亲自前往一颗其他星球,并于其他星球上俯视地球且留下照片的。 这个可马虎不得,一旦出现点问题,到时候坑的就是自己的命了。 ....... 将带回来的动漫模型丢一边后,韩元便坐在了工作室中通过纸笔和中央计算机来计算发射轨道。 目前来说这项工作还只能由他一个人来完成,无论是小七还是没成型的‘小零’,都没有相关的模块。 顶多就是通过中央计算机来辅助一下,做一些数据验证方面的工作。 虽然卫星的发射轨道计算对于他来说并不是一件很难的事情,但是一件比较枯燥的事情,也是直播间里面的观众,无论是普通观众还是各国专家都不怎么喜欢看的一件事。 毕竟从1957年老大哥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上天到现在,各国加起来超天上扔的卫星没有万颗也有大几千颗了。 以前的马斯拉的星链计划还试图超天上砸几万颗卫星呢,只不过后面大家一看这苗头不太对就给赶紧改规则了。 如果单纯的超天上发射一颗卫星,需要考虑的东西并不多,一个是送它上去并入轨,另一个则是保证它能正常的挂在天上就行了。 如果是放到现实中的话,需要考虑计算的东西会比较多。 因为如今的天上已经挂了很多各种各样的卫星了,你在发射的时候还需要考虑这些卫星的运行轨道,空窗期等条件。 但放到模拟空间里面,韩元就不需要考虑这么多了。 他发射上去的卫星到现在也才几百颗而已,而且运行的轨道数据都有实时更新存储的。 他需要的考虑的,是太阳系内其他星球对卫星的影响。 毕竟每个星球的引力的大小、范围这些数据都是不同的,那些发射去观察其他星球的卫星,都需要考虑这一点。 太近,会被引力拉下去。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