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崇安帝黑着脸从太和殿出来,刚想回乾清宫歇息片刻,等在外面的李公公凑了上来:“陛下,宋公子从辰时开始便等着了。” 算着时间都已经等三个时辰了,这再晒下去,不得出人命? 崇安帝一顿,这才想起来今日是召了宋璟辰进宫来着,再看李公公的神色,他还有什么不明白的? 这老货是曲解了他的意思,让人家在殿外等呢。 他就算再想宋璟辰死,也不会在他刚因解救浔阳城有功,被召回京之时动手。 这不是告诉天下人他容不下有功之人吗?以后谁还敢为他办事? 让人在殿外站几个时辰这种不痛不痒的事,对他无益,却会落人话柄。 崇安帝脸又黑了一点,伸手指了指李公公:“你......你让朕说你什么好?” 说他做错了?可他哪里错了?往常被召进宫的大臣若是碰到崇安帝暂时不得空,确实会安排在御书房外等着。 总不能怪他揣度圣意的功夫不到家吧?要是真把他所思所想都揣度清楚了,那李公公离掉脑袋也不远了。 所以这里面讲究的就是一个度字。 崇安帝只得让仪仗调转方向往御书房去。 刚走到一半,一个小太监便慌慌张张的跑来,扑通一声跪在仪仗面前:“陛下,宋公子他晕过去了。” 崇安帝额头突突直跳,这事若是传了出来,他几乎能预见明日百姓们要如何议论此事了。 说他心胸狭隘,说他把宋璟辰召回来就是要弄死他,说他吃完饭就骂娘,过河就拆桥。 哪怕这些确实是他想做的,却不能让别人这般认为。 他还想死后被人称颂,哪怕不能像先帝那般,也不想被人提起就用昏君二字替之。 崇安帝忙让人去传太医,带着太医到的时候,宋璟辰还躺在偏殿昏迷不醒呢。 说来宋璟辰早不晕晚不晕,刚听得散朝的消息就两眼一翻晕过去了,算着时间似的,让守在御书房外的内侍都看傻了眼。 幸好他身子骨不算差,只是中暑,太医一番诊治又是扎针又是灌药总算将人给弄醒了过来。 崇安帝这一天累得够呛,坐在御书房内连喝了两盏茶,他从未想过他竟然还有担心宋璟辰死在自己面前的一天。 等宋璟辰缓过来一脸虚弱的被人扶着走进御书房,崇安帝也没了刁难的心思,等人见礼后便让李公公搬来椅子让他坐下说话。 宋璟辰也不起身,只道不敢。 崇安帝:现在他要是说不是他授意的估计也没人信吧? 他烦躁的挥手让殿内的人退下,只留了宋璟辰一人说话。 ...... 李公公抹着汗跟着邓公公退出御书房,崇安帝身边随时都有影卫在暗中保护,他们倒不担心宋璟辰会蠢到在御书房内弑君。 “李公公,你还好吧?”邓公公笑着问。 李公公斜了他一眼:“不劳邓公公担心,倒是邓公公你,银钱可够用?若是不够也别死撑着不开口,咱们认识这么些年,我还能让你写欠条不成?” 邓公公一噎,写欠条这个梗是过不去了是吧? 两人针尖对麦芒从崇安帝还是皇子时便开始了,周围小内侍们早已见怪不怪,崇安帝对这个更是乐见其成。 都想着压对方一头,恨不得将对方弄死了事。 这样一来就会互相监督,一旦其中一人有异心,他或许不知道,但另一人肯定会发觉,不然怎么说最了解你的不是朋友而是敌人呢? 抓到了对方的把柄自然就会来与他说。 所以两人这样的关系反而让崇安帝放心不少。 半个时辰后,御书房的门从里面打开,两人齐齐闭了嘴。 宋璟辰从里面走出来,脸色已经好看了许多,但是那步子却不怎么稳,仿佛随时要倒下似的。 “李公公,你送他出宫。” 里面传来崇安帝不便喜怒的声音,李公公忙应是,亲自搀扶着宋璟辰出宫。 宫道另一边,一穿着红衣,头戴面纱的女子缓缓走来,宋璟辰看了一眼便收回目光。 那女子不是做宫妃打扮,也不是他见过的哪个公主,去的方向却是御书房...... 李公公似乎看出他的疑惑,解释道:“那位是姬姑娘,前阵子陛下龙体抱恙,太医院的太医开了方子却一直不见好,老王爷担心陛下的龙体,便将此人引见进宫......” 李公公口中的老王爷是先帝唯一的胞弟,先帝征战半身,等大夏建立起来时,家中父母早已离世,就只剩了这一个弟弟。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