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四章 神器-《帝国时代造反实录》


    第(1/3)页

    听着于成龙和王夫之两人一本正经地讨论在南京定都的好处,沈墨虽然嘴上迎合着,但其实有点兴趣缺缺的。

    对他来说,如果有的选的话更愿意去在长安定都。

    南京夏天太热,冬天潮湿阴冷。

    四大火炉可不是白叫的。

    定都北京,占了一个大义名分,而且还有紫禁城这个当世最完整规模最大的宫殿,城防经过历代修缮加固也算是很完善。

    但是北京的冬天不太好过,而且春季风沙大。

    而长安的话既没有北京那么冷,那么大的风沙,也没有南京那么酷热潮湿,再加上处于四塞之地,从战略上来讲比较安全,不像北京动不动就被异族兵临城下了,战略空间太小了。

    关中现在最大的缺点就是太过破败了。

    从唐朝以后就没有大的王朝在这里建都了,宫殿早就破败,原来明朝的秦王府经过战乱之后现在估计也就剩下断壁残垣了。

    除了城池宫殿之外,关中的地力也远比以前荒废了许多。

    从元代开始,关中百姓就被元廷的马政逼着成为了养马户,大量的耕地被用来种植牧草,导致地力衰退,原来被称为天府之地的关中平原如今变得荒凉了许多。

    要想在长安建都,必须下大力气经营一番才行。

    除了重建城池和宫殿之外,对于关中平原地力的恢复也要同步进行。

    这是个大工程啊。

    不知道要耗费多少人力物力财力。

    想想都有点头大。

    打下一座城池容易,但是治理起来却麻烦很多。

    不过转念一想,自己现在连长江以南都没完全打下来,想那么多有个屁用。

    沈墨当了国君以后,引入了大量土著官员之后,发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

    这些土著官员在给自己奏事的时候前缀实在太长,无论是当面还是写奏章都是要引经据典,旁征博引,好像不如此不足以显示自己的才华,不如此不足以证明自己所说的有道理。

    而铁牛、李志远他们这批嫡系就不一样,说话做事从来都是简单明了,有一说一,基本不会废话。

    沈墨一开始还觉得新鲜,但是时间一长就有点烦了。

    虽然下旨说过此事,要求奏事的时候要言之有物,言简意赅,但是最后发现收效不大。

    那些土著官员们奏事前不说一堆前奏好像都不会说话了。

    沈墨也很无奈,知道这是这个时代的风气,一时半会想要调整过来并不容易,只能想让自己学着适应。

    不过还好有内阁先帮自己审阅,标注重点,否则的话让他自己一个人看那么多奏章真的会疯的。

    他现在也学会了看奏章直接从后面看,前面的那一堆废话直接忽略。

    但是当面奏事的时候还是得耐着性子听他们说那些废话。

    要是表现出了不耐烦,又担心伤及到整个官员群体的脸面。

    传出去说自己这个国君其实并不是真的礼贤下士,恐怕又会多一些诸如沽名钓誉,有辱斯文之类的评价。

    这让沈墨有时候觉得当个君主也挺憋屈的。

    臣子们时时刻刻想用各种有形的无形的笼子来将君主牢牢关在里面当个吉祥物当个摆设。

    所以他现在已经学会了在听臣子们奏事的时候一心两用的本事。

    两个老先生此时聊得正嗨,正在大聊特聊天下那几个适合定都的城池以及他们的历史渊源,沈墨这个国君脸上挂着温和的微笑,还不时点个头表示赞同。

    两个老先生根本不知道他们的国君心思早都飞到爪哇国去了。

    其实今天找他们进来也只是聊聊这个话题,并不是真有什么要紧大事要商量的。

    两个老先生谈话当做背景音乐,沈墨忽然想到了一个被自己遗忘的重要事情。

    上次系统升级进入工业时代之后,最后给自己奖励了一大堆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的著名发明的自全套资料。

    当然只能从其中选择三样。

    沈墨当时选择了珍妮纺纱机以及瓦特改良的联动蒸汽机以及抽水马桶。

    当时这段时间一来一直很忙,倒是将这三样技术给忘到脑后了。

    抽水马桶暂时就不用说了,这玩意面世以后,也最多就是个生活上的奢侈品。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