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六章 照顾好她,经营岛屿-《逆天换明》


    第(2/3)页

    抵达广鹿岛后,郭大靖便开始忙碌起来,查验籍册,召各部主官布置任务,丈量出几十亩土地,种植土豆……

    如果象尚可喜以前管理的那样,自然不用费太多的脑筋,也无须太过劳累。

    但郭大靖通过了解和询问,对很多的工作都有新的安排,要制定新的规章制度,这下子自然够他忙,够他累的。

    比如在海难上用插枝法养牡蛎,也就是生蚝,尽管生长较慢,但省成本和人力,也是一种增加食物的好办法。

    再比如广鹿岛隶属军队的作坊,郭大靖又从百姓中招募了人手,扩大生产。除了原来修补盔甲的简单工作外,又增加了弩弓、地雷、抛石车等武器的制造。

    对于军工,郭大靖舍得投入。原来的工匠只给些粮食养家糊口,他又给涨了一钱银子。

    虽然只是一钱银子,但对于老百姓来说,却是巨大的改变。涨工资嘛,谁不高兴呢!

    岛上军民加起来有一万五六千,如果能全部动员起来,集中力量也能干不少工作。

    可能以前的主官也不是没想过,但受制于粮食和资金,无法象郭大靖这样管理。

    要钱有钱,要粮有粮,郭大靖一系列政策发布下去。只要干活儿,不管轻重,都能得到粮食,或多或少而已。

    伐木、烧陶、碾药、做军衣手套……甚至是打渔捞虾,都比原来领的粮食要多。至少,能让老百姓多吃上几碗粥。

    “买鸭买鹅,还有纸、铁料……”郭大靖拿出清单,对吴九成交代着,“先紧着一千两银子花,快去快回。”

    广鹿岛远洋海船没有,但能在渤海航行,到登州、宁远、天津的船却还有数条。

    吴九成是负责岛上采买的管事,四十多岁的年纪,在辽东从事过商贾,很是精明的一个人。

    只不过,郭大靖的大手笔,让吴九成愣怔了一下,随即便躬身领命,“大人放心,小的跑登州不是一次两次,定把事情办好。”

    郭大靖微笑颌首,嘱咐道:“还有几个人跟你同去,就安顿在山东,你帮着照顾一下。”

    “小的明白。”吴九成猜测是郭大靖安插的眼线,侦察刺探什么,可不是他该问的事情。多半是朝廷动向,登莱官员的情况。

    吴九成还真是猜错了,郭大靖派去的几个人主要是打听居住在山东官绅的情况。谁家地多,谁家粮多。

    郭大靖作为一岛主官,不能擅自离岛。但山东很近,他还是能抽个空子跑个一趟两趟。

    买粮多费钱哪,哪有偷的省事儿。就那些官绅,侵吞土地,还不缴粮纳税,不偷他们的偷谁的。

    况且,官绅家的保安情况,就那些护院家丁,对郭大靖来说形同虚设,偷得安心又轻松,何乐而不为呢?

    吴九成领命而去,一个面色黝黑的老农模样的人又走进来,躬身向郭大靖禀报。

    “禀大人,黑麦共种了四百三十余亩,土豆也发芽开始种植,约略能种百八十亩的样子,就在这两天便能种完。”

    王老憨是个真正的庄稼把式,且人如其名,憨厚老实,交代的事情办得不折不扣,极为认真。

    “沤肥池呢,挖好了几个?”郭大靖和颜悦色地问道。

    王老憨面无表情,躬身道:“回大人,现在挖好了六个,还有五个正在挖。”

    “好。”郭大靖拿过一张条子,盖上自己的印信,递给了王老憨,“去郑大人那里领粮吧!”

    王老憨脸上闪过喜色,上前双手接过,道谢后转身离去。

    接下来是工坊的管事儿冯章进来汇报,用短弓改造的弩已有百张,抛石车十六架,各种型号的地雷四百六十余颗。

    已经半个多月了,这样的生产制造数量其实并不能让郭大靖满意。

    但规章制度实施不久,招募的人手也有熟练过程,他还是多加夸奖,并如数拔发了粮食。

    终于能清静一会儿啦,郭大靖轻抚着额头,看着自己记录的数据,虽然字写得不堪入目,但重点不是这个。

    军户制也有好处啊,那就是自己说啥就是啥,想怎么干就怎么干,阻力很小很小。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