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二章 夺堡,设伏-《逆天换明》


    第(3/3)页

    抬头四下张望了一下,刘兴治建议道:“按照建虏可能出动的兵力,可以算下他们的行进队列绵延多长。在前面阻击一下,使建虏停滞于夹道中,岂不更好?”

    郭大靖哈哈一笑,伸出大拇指点赞了一个,没想到这家伙的脑瓜儿挺灵,还能想出这样的办法。

    不错,是个有潜力的家伙。

    战场上就是要斗智斗勇,郭大靖更喜欢称之为算计,或是计算。

    战壕的宽窄,相隔的距离,伏兵的位置,火力射程大小的搭配等等,都不是随便布置,拍屁股决定的事情。

    郭大靖不能每一次都亲自出战,他需要能举一反三,有头脑爱思考的手下。

    在布置的时候,郭大靖一般都会讲得很细。为什么要这样做,总要让手下知道究竟。

    所谓: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不能在战争中学习战争,就永远不会长进,永远是一个听令而行的小兵。

    对于建虏骑兵的行军队列和间距等数据,刘兴治比郭大靖还要知道得详细。

    除了山顶布雷炸石,路边也埋设了很多地雷,上盖碎石,再用树枝和杂草遮掩。

    出于对刘兴治的考验和锻炼,郭大靖把多数的工作交都给他。但在设置伏击阵地的时候,郭大靖又亲自上阵。

    有树林,有山寨迷彩服,掘出简单的掩体,再弄些树枝草叶完善伪装,从路上看过去,几乎难以发现。

    “铁面具上也要做些伪装。”郭大靖又弥补了最后一个小缺陷,用泥土和绿色的汗液涂沫,也省了往脸上加伪装。

    其实,郭大靖倒是挺喜欢在脸上加些装饰的,很酷,很有狂野的味道。

    细节决定成败,郭大靖带着各队军官又认真检查,直到进入伏击阵地的官兵在伪装和隐蔽上达到了相当严格的标准,才算合格。

    看了看天色,郭大靖决定提前行动,便命人前往烽火台,点燃狼烟。

    俗话说:夜长梦多。在敌后突发意外也并不奇怪,越等下去,变数越多。就象来往路过的建虏,或者是平民百姓,都有暴露的可能。

    刘兴治对此也表赞同,无论是从附近建虏的守卫力量,还是从辽阳赶来的距离和时间,这边的伏击提前一个时辰,都不影响按时撤退的大局。

    远处烽火台升起了三道狼烟,笔直地冲上天空。

    郭大靖猛地一挥手,突击队官兵全部进入伏击阵地。周围很快变得寂静,只偶尔能听到远处的鸟鸣。

    十几里的路程,对于骑兵来说,全力奔驰的话,很快就能到达。就是再算上敌人披挂盔甲等准备工作,也花费不了多长时间。

    但对于抱着期望来等待的人来说,这么短的时间却很漫长。

    郭大靖趴在草丛中,透过树木,用瞄准镜瞭望着远方,期盼着看到骑兵奔驰而扬起的烟尘。

    执意要打这一仗,并不是他贪功,而是认为再没有比实战更能锻炼将士,更能培养军官的办法了。

    他相信,经历过这一次伏击后,稍有些头脑的人,都会有所启发,有所感悟,也有所长进。

    没错,这是可以记入教科书,可以作为典型伏击案例来教学的。

    借助于天然的地形地势,以地雷、弩弓为主要武器,利用巧妙的伪装,给予进入伏击圈的敌人以突然而猛烈的打击。

    消灭建虏有很多办法,面对面的厮杀只是一种,还是伤亡最大的一种。

    尽管要平辽灭奴,大规模的会战不可避免。但在目前敌强我弱的情况下,充分发挥聪明才智,以更灵活巧妙的方式作战,就更加重要。

    烟尘,终于出现了。郭大靖眯了下眼睛,露出了冷笑。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