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八章 绕道入关,早有所料-《逆天换明》


    第(2/3)页

    但他万万没想到,早于他作出这个判断的竟是毛文龙。而且,从天启四年到崇祯元年,毛文龙提醒朝廷注意防范后金绕道入关,竟达十余次之多。

    比如天启四年的塘报:“冬底,从潘家口进攻丰润等县,从冷口进攻台头,建昌无备之处,一鼓攻进边墙,得了中国……且得喜峰进攻,夹带奸细消息,肯如前番痴误……”

    时间:冬季;地点:蓟镇喜峰口方向的潘家口和冷口;行动方式:向蒙古人借道。

    当时天启帝的反应是:“上亦发谕,谓复辽之机,端在斯乎。闻假道潘家口,其急图防贼,而且令接济文龙兵饷。”

    天启皇帝不但郑重其事向臣下提出警报,甚至连如何应对,都在旨意中有了具体的谋划。

    但孙承宗等关宁官员却不以为然,奏疏里回报称奴贼狡猾,并且一向很谨慎,肯定不会做这种冒险的事情。

    “……臣诮以群臣之所信者明之。喜峰之传,人尽信之,即如贼入喜峰,必假道西虏,道远而粮草之费奢,不知西虏为备乎,抑东虏自备之也。虏既自备以犯喜峰,却不能自备以犯山海?”

    这就是孙承宗质疑的依据,他认为建虏要绕道入关,道太远,粮草耗费巨大,是蒙古人为他们准备,还是建虏自备?

    如果建虏能自备粮草来绕道喜峰口方向,为什么不直接攻打山海关呢?

    总之,绕道入关的可能性是有,但孙阁老等官员不相信后金会舍近求选,作出如此冒险的军事行动。

    而且,从天启到崇祯,不只是毛文龙,还有一些官员将领都提醒过要防范后金要绕道进攻,不能把希望寄托在沿边的蒙古部落身上。

    作为蓟辽督师的袁崇焕,对此的反应则是上奏称:“说者俱虑其席卷西虏,遂越辽而攻山海、喜峰诸处。人虑臣初亦虑之。”

    “然按其起兵至今日,非万全不举。彼岂不知有此奇道可乘哉?然奇道亦险道也……然料其断不越关外而他攻。”

    袁督师的意思是,别人考虑的我早想到了。建虏向来用兵谨慎,绝无兵行险著的道理。绕道入关的可能性是有,但微乎其微,肯定没事儿。

    在很多史料中,有人断章取义,认为袁督师料敌于先,早就提醒朝廷要防备建虏绕道入关。但实际却是如此说辞,竟有麻痹朝廷的意思。

    正因为有了那么多人料到建虏可能绕道入关,现在对于郭大靖来说,如何防范和准备,都不用再费心思,一切都顺理成章。

    装什么料敌于先的诸葛亮,就拿着这些塘报,便能作为依据,进行提早的布置。

    “建虏若真的绕道入关,袁崇焕虽在辽西,可也难辞其咎。我们要提前准备,到时掀起舆论风潮,将他拉下位……”

    看着郭大靖有些恶狠狠的表情,说着编造出来的谣言,周庆和马民从震惊中慢慢清醒,对视一眼后,不约而同地点了点头。

    谷铫

    对于朝廷,对于袁督师,恐怕东江镇的绝大部分军民都没有什么好印象。拉下袁督师,换上的官员未必好,但也坏不到哪去。

    已经是断粮断饷,还改贡道,甚至是明年的粮饷都要被扣除,招数用了这么多,还能有啥?

    既然各种手段都用上了,东江镇也没什么顾忌了。已经是最差的处境,还能给踩到地底下去?

    “好,就这么干了。”待郭大靖一说完,周庆便用力点头,“我和老马亲自抓,挑选最忠心的手下,配合何贵忠、马海东,把你的计划完完全全地落实下去。”

    马民开口附和道:“差不多一年的时间,应该足够布置人手。北直隶也有不少辽民,也能够招募使用。”

    “保密是最重要的。”郭大靖提醒道:“老何与老马那里,是关键的一条线。再布置的时候,另外建联络线,尽量单线。”

    周庆笑了笑,说道:“没问题。在内地安排眼线,可比在建虏统治区容易多了。”

    郭大靖拿过酒瓶,给周庆和马民倒上,举起酒杯,说道:“东江镇的前途,能不能翻身,可能全在于此次行动。来,为成功贺,为胜利贺。”

    “为胜利贺!”

    “为成功贺!”

    三只酒杯碰在一起,三人都是一饮而尽,相视着畅快大笑。

    ………………

    对于东江镇的谍报能力,郭大靖是由衷的佩服。

    比如毛文龙在天启四年的塘报中,第一次提醒朝廷时,便明确提到了建虏所派的给蒙古诸部送礼物的人的名字,象李伯龙、黄建极等人。

    甚至于,蒙古诸部接受礼物后的表态“你们两家自去厮咬,输赢尽你,我不管你”,都能打探到,实在令人惊讶。

    显然,在建虏内部有着东江镇的谍子,且地位不低。也或许是建虏不够保密,而泄漏出来的。

    不管怎么说,谍报能力的强大,使郭大靖对于明年翻转形势,更有了信心。

    酒足饭饱,郭大靖也没有马上离去,而是又与周庆、马民喝着茶水,商议探讨,把计划完善起来。

    建虏如果绕道入关,郭大靖已经有了两个应对方案,思虑更加的周详,行动更有可行性。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