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五章 皇太极的末日-《逆天换明》
第(1/3)页
对于惨败的原因,皇太极也没有总结太多,只是一条就足够了,那就是低估了东江军的实力。
东江军发展得太快,即便他已经不断地去重视,可还是落后了一步。这一步的落后,就是一场惨重的失败。
而孤军深入的弊端,也因为这场惨败,而被全面引爆。
身处异国土地,无后方,无援助,再加上本就不是很协调的内部矛盾,也终于招来了致命的后果。
蒙古人终是不可靠,抢劫时如狼似虎,落败时四散奔逃。
皇太极之前已经觉察到了与蒙古诸部的联盟,并不是十分紧密,已经萌生了建立蒙古八骑,直属控制的想法。
满人八旗也是相同的问题,各旗主的心思不同,也使各旗人马不能让皇太极如臂使指。
这个问题,他也有解决办法,那就是称帝唯尊,使自己能完全控制八旗部队,完全掌握后金的权力,实施他心中的诸项改革。
可惜,这些梦想,这些计划,随着这次惨败,都烟消云散。哪怕安全回到沈阳,等待皇太极的也不是休养生息,而是一场激烈的内部争斗。
此时,他还不知道莽古尔泰、代善已死,原来的四大贝勒只剩两个。但四大贝勒共面南坐的格局破碎了,却会有另外的掣肘和挑战。
为了压制反对伐明的声音,此次绕道入关,皇太极带了很多两黄旗的人马,使得实力最强。
目的是达到了,但失败之后的两黄旗,实力损耗也是很大。再加上他的威望遭到沉重打击,莽古尔泰、阿敏、多尔衮兄弟,势必会向他的权威发起挑战。
能摆平吗?皇太极心中愈发悲凉。在大饥荒、大惨败的打击下,后金已经难以承受内乱。
何况,东江镇虎视眈眈,凭毛文龙的老谋深算,凭郭大靖的勇猛凶悍,又岂能给后金留喘息的机会?
经过一夜的奔逃,前面已经是迁安县城。皇太极也不想在迁安县城歇息,而是绕过迁安,向北行进,从冷口逃出关墙。
但有个问题,那就是补给。也是代善等人之前所担心的,粮匮马疲,敌人环攻,无以归计。
所以,皇太极的打算是到了迁安县城,视情况而定。如果迁安县不战而降,那是最好。如果关城抗拒,他就在周边村镇劫掠,再携粮草物资出关。
当然,想法是好的,可还要看身后追兵是否给他这个时间。如果继续穷追不舍,皇太极也只能继续奔逃。
但在战马的数量上,皇太极这边比追兵要有优势,能够换乘,以节省马力,持续奔驰。
所以,皇太极认为敌人的骑兵也需要休息,需要饲喂,这就是给他的所部留下的机会。
到现在,双方应该是一样的疲累,都在勉力坚持。
想到这里,皇太极心里沉重,但生死的危机,却减轻了一些。只要前面没有东江军,其他明军,他并不放在眼里。
没有人说话,只有杂沓的马蹄声。所有的建虏也都是郁闷紧张,心中象压了块石头。从叛明以来,他们何尝有过这样的惨败,这样的经历?
远远的,已经能看见迁安的城墙。皇太极的心也紧张起来,他害怕看到东江军的旗帜,他害怕听到那令人胆颤的火枪轰鸣。
“东江军!”一声惊呼在前面的骑兵中响起,他们比皇太极更早地看到了城上的旗帜。
皇太极蓦地一惊,虽然心中也有这样的预计,但他认为可能性极小。
毕竟,在遵化城下的大战,双方都投入了几乎全部的力量,他不信东江军的跨海远袭,会有如此雄厚的兵力。
他的心理接连遭到了重击,东江军从他预计的一万多,到遵化城下的两万多,竟然在迁安也有驻守,到底来了多少东江军,是全部吗?
“绕城而过。”皇太极大声下着命令。
不管城中到底是不是东江军,哪怕只是虚张旗号,他也不想冒险。
何况,身后的追兵不知道时候就会赶来,他不能浪费时间去攻打城池。除非此城不战而降,但现在看来,却是不太可能了。
五百多骑建虏沿着官道绕城而过,向北驰奔而去。城头上的东江军已经严阵以待,现在也只能目送敌人离开。
“他们跑不了。”王国重眯了下眼睛,传下命令,五百火枪兵整队出城,追击敌人。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