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六章 新移民,山地榴弹炮-《逆天换明》
第(1/3)页
“没想到咱们还是本家,某也姓吴。”吴兴振笑着拍了拍桌上吴姐的考核成绩,称赞道:“这字,这算数,真是非常优秀。”
“多谢吴大人夸奖。”吴姐微微躬身。
“现在,我给你介绍下大概情况。东江镇有金州卫、复州卫两个管理机构,政务官员分为村、镇、县三级。刚到的属于见习,在三个月的学习期间,每月一两银一斛米,有宿舍居住,吃食堂;也可另外建房,在外独住……”
吴兴振和蔼而亲切,对于吴姐的考核成绩十分满意,开始简单介绍着收录后的待遇。
新一批的移民中,文化程度达到标准的只有十数人,女的则只有吴姐一个。尽管东江镇也在自己培养,但相对于地盘扩张的速度,还是很缺乏。
吴姐全名为吴晴,此时正恭谨地听着官员的介绍,时而出言询问不解之处。
“住宿舍、吃食堂的话,需要多少花费?”吴晴小心地问道:“奴家并无多少积蓄,要是……”
“因为是机构官员,上面有补贴,吃住不花钱,只是要扣除一斛米。”官员笑着说道:“一两银子就是平常的零花。节省一些的话,基本都能攒下来。”
“另外,要出去独住的话,房屋免费,一些农具也会免费发放。这个待遇是随时都有的,倒也不必着急。”
见习期间是一两银一斛米,正式录用则能涨到二两银。吴晴大概算了一下,足够她花销,也能攒下点钱来。
自己在外独住的话,虽说算是有个家,但要自己做饭,自己打扫,总归是很麻烦的事情。
反正什么时候想出去独住都可以,倒也不必着急,看日后的情况再决定,也不迟嘛!
吴晴点了点头,觉得挺满意。
犹豫了半晌,她又小心翼翼地问道:“奴家有个姐妹,也是命苦,现在孒然一身。敢问大人,衙门,嗯,是机构招不招杂役之类的人员?”
吴兴振想了一下,说道:“复州的管理机构倒是缺些杂役,主要是干一些清扫卫生、端茶送水、做饭等杂活儿,你那个姐妹能做吗?”
“能的,她是农户出身,干这些杂活儿,没有问题。”吴晴赶忙回答,生怕小琴没个着落,孤身一人的难过。
吴兴振点了点头,说道:“杂役也可以吃食堂,住宿舍,待遇是每月半两银子,米呢,也要扣除了。”
停顿了一下,吴兴振又补充道:“凡是新来的百姓,都有一笔三两银子的安置费。你们自己采购些日用品,比如布匹、衣物、被褥等等。”
一个人的的话,要采购全部的日用品,差不多要花二两银子。通常老百姓都会省了又省,旧衣接着穿、破被接着盖,尽量多留些钱来备不时之需。
大包大揽,什么东西都发的话,政府工作压力大,有些百姓还不是急需。现在都改为发钱,官府和百姓都觉得方便。
吴晴替小琴找到了工作,至少吃住不用发愁,不由得松了一口气。
但她心中还有疑问,便又开口问道:“敢问大人,在金复盖三州,也就是在东江镇的地盘上,花用的都是纸制的钱吗?”
吴兴振点了点头,微笑着说道:“刚到的百姓,差不多都会有这个疑惑。在咱们东江镇的地盘,纸币叫‘辽秒’,已经发行流通了两年时间,市面上的商货,用纸币都可以买到。”
“而且,纸币的价值是与米粮挂钩的,别的商货有价格起伏,但要买米粮,却始终不变。也正因为如此,东江镇军民都很信任辽钞,花起来也方便。”
“如果日后你要离开辽地,拿着手里的辽钞,到官府便能如数兑换成银两,不会影响你在它地重新生活。”
吴兴振解释了一番后,便给吴晴发放了薪酬和安置费共四两银子的辽钞,并让她在册子上签字画押。
新来的老百姓或许对辽钞不是很托底,但也没办法,东江镇地盘上,市面流通的都是辽钞,并不用银子交易。
身上有些积蓄的,要么就把银子留着,要么就把银子兑换成辽钞花用。时间长了,对辽钞有了信心,也就不在意是银子还是纸币了。
纸币花用起来方便,从最小的一文,到十文、二十文、五十文、一百文,再到两,一数一沓。不象用银子,还得用银剪子,以及称银子的戥子。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