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二章 七月辽东,心喜景象-《逆天换明》


    第(3/3)页

    同纬度的国家有倭国、朝鲜,更寒冷的地方有漠北蒙古,有俄罗斯,还不是都挺过来,没在小冰河期亡国?

    王老憨不明白什么小冰河期,但对郭大靖的判断却十分笃信。或者说,对于官府,百姓们已经有了很大的信任,这可能就叫公信力吧!

    管中窥豹,可见一斑。

    郭大靖只是通过自己亲眼看到的景象,亲耳听到的述说,以及百姓们的脸色,便能知道他们的生活怎样。

    离小康还有不小的差距,但温饱却已经能够保证。而这些改变,也就是在这几年的时间里完成的。

    “村上的民兵怎么样,训练不影响农活儿吧?”郭大靖索性多问一些,多了解一些实际的情况。

    “不碍事儿的。”王老憨摆着手说道:“农忙也就那么一段日子,农闲的时候更多。有他们在,老百姓更安心。前些日子,还打死了两头从山上跑下来的野猪呢!”

    咧了咧嘴,王老憨继续说道:“那玩艺儿可厉害,要是看不住,一夜能拱好几亩地,庄稼都给你祸害了。”

    郭大靖抬起头,瞭望着远处的山林,却也只能无奈地苦笑。

    可这毕竟不是普遍的事情,随着人口的增多,那些可怜的野兽,不是被打死,就是向更远更荒僻的山林迁徙了。

    即便如此,辽东大地想要达到后世的开发程度,却也不是十几年、几十年,甚至是上百年能够达到的。

    也就是说,就算东江军不再扩大地盘,只凭辽南三州,再来十几万、二十几万人口,也足够承载。

    代价也是有的,那就是自然环境的改变,森林覆盖率的大幅缩减。当然,现在肯定考虑不了那么多,东江军也不可能不收复失地。

    一个七八岁的小孩子跑了过来,招呼着王老憨回家吃饭。这个虎头虎脑的小家伙,正是王老憨的孙子。

    “这臭小子,不知道在哪里钻了一头的灰土。”王老憨斥骂着,但却满脸的宠溺和笑意,按着孙子给郭大靖磕头行礼。

    郭大靖看到这长得墩实、欢蹦乱跳的小子,笑着掏出两张军票塞过去,让他自己买零食吃,心中愈发肯定了百姓们的生活水平。

    “老人家,回去吃饭吧,我也要继续赶路了。”郭大靖婉拒了王老憨的邀请,上马挥手,带着亲兵疾驰而去。

    百姓们的生活质量在稳步提升,也意味着将士们没有后顾之忧,能够安心打仗。

    正是他们的英勇奋战,才让亲人和朋友能够安定地生活,让家人能够生活得更好。

    作为三州之地的主要管理者,郭大靖只相信自己看到的,听到的。这可能是与皇帝和大臣们最大的区别。

    用“何不食肉糜”来说崇祯和大臣,可能并不确切,但他们对于民间的疾苦要么知之不多,要么就是铁石心肠、熟视无睹。

    奏疏上的形容,远没有亲眼目睹能触动人心。只看“人相食”这三个字,你能想象得出那如人间地狱的凄惨之景吗?

    郭大靖抬手示意,放慢了马速。

    前面不远处,几个七八岁大的孩子拿着树枝、网兜,欢叫着跑过大路,追逐着一只羽毛鲜丽的鸟儿。

    一个孩子明显要小一些,跑在后面,还在沟坎处摔了个跟斗,弄得一身土,却也不哭,爬起来咯咯笑着,又迈步追向了同伴。

    “皮实得很哪!”郭大靖露出了开心的笑容,看着这帮野孩子大呼小叫地跑远。

    正是无忧无虑的年纪,在野地里疯玩儿,也不回家吃饭。希望他们能一直快乐平安地成长,战乱再也影响不到他,更不会为了一口吃的而颠沛流离。

    郭大靖收回目光,吐出一口长气,挟了下马腹,加快了行进的速度。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