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四章 三年平辽的众所期盼-《逆天换明》


    第(2/3)页

    但能自己解决的问题,陈继盛不想牵扯太大,倒显得自己没有本事似的。

    陈文绣觉得吴晴说得挺有道理,军人确实在东江镇很受欢迎,可也是冒着生命危险。

    尽管伤残有养,阵亡有恤,但心理和感情上的伤害,又岂是能够轻易弥补修复的?

    “我问问她,有没有时间一起逛大集。”陈文绣也想找个伴儿,小琴要是有意,一起出去逛大集,珍儿也和小琴很亲近,确实是很不错的事情。

    吴晴也想让小琴出去散散心,笑着表示赞成。

    吃过饭,陈文绣便和小琴说了逛大集的事情,珍儿也旁边撒娇央求,小琴便答应干完活儿,便和她们一起出去。

    虽然心理上有些挫败,但小琴和其他移民一样,比如更晚来的陈文绣一样,对于现在的生活还是很满意的。

    相比于内地,这里的生活是比较简单的,活着不累。

    这恐怕是东江镇军民的普遍心理,只要不懒,肯卖力气,养家湖口就不成问题。

    …………………

    内部稳定,才能够让军队安心作战,并提供不断发展壮大的动力。

    三年平辽已经不是什么秘密,终于确定的目标,让军民们看到了没有战乱、安定生活的希望,也让军队有了奋进的目标。

    十几年的战争,多少人家破人亡,多少人颠沛流离,多少亲人流散。曙光已经出现,谁不期望能够如期完成?

    “生产进度还是不错的,但还有潜力可挖。”郭大靖在盖州召见了兵工厂派来的人员,听取了他们的汇报,并开口勉强称赞。

    赵青山等人恭敬地听着,能为三年平辽贡献力量,应该是他们值得骄傲自豪的。

    迫击炮、火箭是生产数量最多的,野战炮也有,但却只占用了不多的人力物力。

    火枪的生产制造比较稳定,从葡人那边购买也没有停止,完全能够保证军队的扩充,以及将要对辽镇官兵的装备。

    郭大靖又继续安排道:“工匠又增加了不少,全部转向弹药的生产。大战一起,消耗的数量是相当巨大的。”

    东江军的战术打法已经基本确定,火力优势不仅要保持,还要更强,对建虏造成碾压般的打击。

    三年平辽虽然是令人振奋的目标和口号,但郭大靖还是有提前完成的决心和信心。

    期限是从明年开始算的,如果一切顺遂,郭大靖希望在明年就展开一次决定性的作战。

    而在辽东作战,是有时间窗口的。

    要想充分发挥水师的作用,就要避开河流的封冻期。要使火器尽量能够正常使用,多雨季节就不适合。同样,保障后勤补给,也要考虑到多雨泥泞的影响。

    所以,选择大战的时间,通常就只能在秋季开始,隆冬结束,大概也只有两三个月,甚至更短的时间。

    但郭大靖却不是全部依靠水师,也不畏惧冬季作战,完全可以将作战的时间强行延长到半年。

    河流不封冻就行船,封冻就用爬犁雪橇,谁说冬季更适合建虏作战,他就是要打破这个观念。

    而今年冬季,就要开展大练兵,使军队更加适应冬季作战,并为此准备冬季作战的装备器械。

    “郭帅,现在面临的问题是原材料不足。”赵青山与郭大靖的关系最近,说话也不用畏缩,不必藏着掖着,“难以保证生产制造的数量。”

    郭大靖点了点头,说道:“在书信中,某已经知道这个情况,并开始着手解决。你们的任务就是要灵活调配用工,不使生产陷入停顿。”

    硝磺、铁料、铜料,是兵工厂所需要的三大原材料。

    土硝的搜集熬制,在辽南已经进行了两年,卓有成效。再加上从倭国购进,朝廷的调拔,基本上能够保证。

    硫磺则要麻烦一些,基本上全靠从外运进,不管是朝廷分配的,还是倭国采购的,会有缺口。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