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3章:北静王妃论烈女(二)-《红楼蓉大爷》


    第(1/3)页

    丛绿堂裙楼书房。

    李纨指着一处问道:“钾字何解?意甲,意铠?亦是蓉哥儿错写了狎?”

    蓉大爷朝她手中书册看去,只见上面写着:“捆稻梗立于田埂,晒数日干后备用。刀耕火种,富土地之钾。”

    他忍不住老脸一红,这话是他瞎写的。虽然这时代没有钾肥的概念,但是自古以来农人就清楚刀耕火种能肥土。其实就是草木烧成灰后,里面的主要成分碳酸钾能暂时提升土壤肥力。

    草木灰是几千年以来用得最广,也最便利便宜的一种钾肥。

    蓉大爷挠了挠头,回想着当初自己为什么在这里会写出一个‘钾’字来,而不是直接写草木灰。想了一通也没原来,唯一的解释只能是当初想着将钾肥这个概念直接新进农书里。

    “宫裁不必在意这个字,将这里抄为草木灰便可。”

    “草木灰?稻梗烧成的冬灰?”

    冬灰?好像是有这么个说法。蓉哥儿思忖片刻,点头道:“写成稻梗冬灰罢,其他草木烧成的未必有稻梗灰肥力。”

    珠大奶奶点了点头,又道:“此处有不当。只做备用,却未明说是开田时用肥,还是在养地前用肥。”

    这妮子还颇有研究精神。蓉哥儿听了却也愣了神,回想一阵道:“开田前烧灰最好,直接翻入土下。”

    蓉哥儿才说完,又见了珠大奶奶蹙眉。

    只听她道:“皇庄官田自然能将这些东西储到开田时间,若是普通农人,满地的稻梗只怕当年便被收入家中,以作取火烧饭所用。如此一来,田里肥用岂不短了?”

    果真是离开群众太久了,远离农人生活太久了。竟没想到这些事情,其中确实是有矛盾的。稻梗用于田,农人却少了一部分烧火的东西。尽管乡野满山荆棘,却不是百姓想用就能用的,农人过冬缺柴时大多会用稻梗备用烧火。

    细细琢磨一阵,竟寻不到一个完美的解决办法。

    蓉哥儿皱眉叹道:“先如此写罢。将……钾肥……算了,钾肥一事待忠顺王回京,问过他老人家再说。”

    现在钾肥还没一个影子,只能承望黑山村有所进展。不然单只靠草木灰肥与人畜粪肥,所有土地是不够用的。

    稻田用了,菜地用什么?很多资源是底层没用的,是他们用不少的。

    写这本还要考虑到底层的人,让底层农人的田亩用恰当的手段提高产量。以保证他们不容易因为产量问题而卖田卖地。

    让大部分人能吃饱,绝对不是一件容易事情。底层的苦,归根结底还是因为赋税的原因。蓉哥儿沉思起来,甚至开始怀疑自己编写农书有没有用。

    或许还是能有些用处的罢,哪怕只提高一点点的产量。

    蓉哥儿与珠大奶奶编写抄改一阵,他兴致也渐渐消失,人也散漫起来。打心底自嘲着:像我这样人,这样一无是处的文盲,来到这世界想作一件好事都难。

    “有心事?”

    蓉哥儿稍回神,看着珠大奶奶李纨关切的眼神,忍不住点了点头。苦笑道:“这本书编了这么久,又从其他的农书上借鉴了一些好法子,如今快完成了。我却突然怀疑起做这事的意义来。”

    “做事便是做事,还得要个什么意义?”李纨淡淡回了一句,“蓉哥儿做了这番,于朝廷亦有功,于百姓也有德。若能有效推行,哪个不念你的恩?”

    “推行难,难于入川。”

    “难……入川?”李纨轻轻琢磨着这几字,看着蓉哥儿满是愁容的脸,轻轻抬手抚了上去。安慰道:“许多事儿不是咱们能决定的。朝廷执行迁民于川,虽然艰险苦难,却……”

    蓉哥儿知道李纨想说什么,缓缓点着脑袋。干笑着道:“咱们不想那些,管他们是摊丁入亩也好,还是真如宫里说的永不加赋。咱们做好了这些,能多利好一些他们,也是极好的。”

    “蓉哥儿心善,有大抱负。”

    珠大奶奶轻轻娇笑一声。

    蓉哥儿紧着回道:“哪里大,还没咱家宫裁的抱负大。”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