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6章 心境之别-《大明风流》
第(2/3)页
按理说,今天是个好日子。升任团营副总督,那绝对是个巨大的褒奖。那便意味着张延龄正式进入了勋贵集团的决策圈。
张延龄作为定国公徐光祚的女婿,作为当今国戚,其实早已经是勋贵集团之中不可忽视的人物,地位早就进入了核心圈子。
但是,提督团营其实已经是大明朝大多数勋贵们职业生涯的顶峰了。团营提督的位置有限,团营又是京营中最核心的军事力量,能够提督团营已经是勋贵们梦寐以求的顶点。
团营的侯爷们,五军都督府领军的侯爵们,以及部分地方边镇领军的总兵们都是勋贵集团的核心人物。他们能够达到这样的高度,其实很多人已经不再有任何的追求。因为若非有极大的恩宠,他们很难再进一步进入决策圈。
核心圈不等于决策圈。领军的侯爷伯爵们人数众多,但是真正能话事的便只有那么几位。
五军都督府的总督和副总督,团营的总督和副总督,这些职位已经是绝大部分勋贵们可望不可及的位置。看上去似乎都有机会,但其实那只是虚幻的可能。进入决策圈是要有真正的地位和实权作为基础的。
英国公府自成化年间开始,历代英国公都任团营总督之职。这个职位已经几乎成了英国公府的世袭职位了。五军都督府的总督和各军都督们也大抵如此。徐光祚任五军都督府总督之职已经是定国公府的第三代了。
看上去似乎不合理,但在大明朝,这却是最合理的事情。
在勋贵们的核心决策圈里,团营总督副总督的职位无疑是最具有含金量的。
团营作为京营中的主力军队,拥有近十二万兵马,是大明朝京城内外二十多万军队的核心力量。其地位之重要,不言而喻。
十二团营虽名义上受兵部节制,按照正常的程序,兵部掌调兵之权,总督侯爷们只领军听命。也就是说,团营总督张懋也得听兵部尚书的调遣。但事实可并非如此。
团营作为守卫京城最为核心的力量,之所以让勋贵们执掌,便是因为勋贵们和皇族是利益共同体,是绝对可以信任的。团营的领军将领们只听命于一个人,那便是皇上。这虽然不合规程,但这确实铁铮铮的事实。兵部最多也就是在钱税武器装备上指手画脚一番。在调兵出兵的事情上,那是需要张懋等人的点头的。
紧急之时,张懋甚至有自主调兵之权,而无需兵部的许可。这个权力便来自于皇帝的绝对信任,来自于勋贵们自身的特殊地位,来自于属于他们的特权。
团营副总督常设两席,协助总督统领团营军务。十二万团营兵马,总督之下只有两名副总督,其地位可见一斑。
虽然张延龄心中有数,知道自己这个副总督必然不能喧宾夺主。张延龄也已经决定了,在军务大事上,自己保持低调,一切任凭英国公和小公爷张仑决定。自己还是将精力放在振威营的事务上。
但是,这团营副总督之职显然是一次极大的跃升,让张延龄真正拥有了参与重大军务的决策的权力。
权力用不用是一回事,有没有却是另外一回事。谦让低调是一回事,但是关键时候能不能有话语权是另外一回事。这可是有天壤之别的。
所以,按理说,张延龄应该很高兴才是。这其实是张延龄梦寐以求的职位。掌握的权力越大,便越能掌控自己的命运,越能够扭转未来的噩梦。这无疑是件值得开心庆贺的事情。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