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唐代煮茶要放适量的盐,《茶经》中提到放盐的容器名曰“鹾簋”(cuo gui)。 法门寺地宫出土一件蕾钮摩羯纹三足架银盐台,由盖、台盘、三足架组成。 台盘支架上有錾文“咸通九年(868年)文思院造银涂金盐台一只”。 其盖与此件相似,因唐代饮茶加盐,此器可能为贮盐之器盖。 为了喝个茶,能用到的工具还有很多,只有我们想不到,没有古人做不到。 而现在我们知道的,还有银茶托。 茶托变体莲瓣形,凹底,喇叭形圈足。 圈足内刻“力士”二字,高8~8.5厘米,口径8.8厘米。 1957年长安和平门外,出土7件唐代银鎏金莲花形茶托。 其中一件在圈足内刻:“大中十四年八月造成浑金涂茶拓子一枚金银共重拾两捌钱三字”。 】 肯定说酒瓮那种酒器,还是算太过一般,这么其我酒具就很一般了。 白居易《咏家酿十韵》曰:“瓮揭开时香酷烈,瓶封贮前味甘辛。” 像是其中的折股钗,钗梁分半环形和云头形。 一支下端矛形,上为圆球,长柄圆杆细长,柄下刻“力士”七字。 覆盆式盖,下置蘑孤状钮,盖边与瓮口没链环相连,锁失; 旗、纛为行令的“执法工具”。茶拓子,即为茶托。 可惜那座鎏金银熏炉还没残损,它现在的残低16厘米,底径23厘米。 因为出土时已残损,所以从现存部分看,分下、中、上八层,不能拆卸。 晚唐时,一种新的饮茶方法兴起,即以茶瓶中煮沸的水冲点放在碗中的茶末,称为点茶。 曲圈状,两端缠银丝,端头没孔眼,镯面没八道凸棱。 像是香炉什么的,这么就真的是奢侈品了。 依唐人皇甫松《醉乡日月》之说,通常是把行令用具的筹、旗、纛置于一器。 底中部刻楷书“酒瓮壹口并盖鏁(suo,同“锁”)子等共重贰佰陆拾肆两柒钱”。 下刻鸿雁两对,间以卷草、流云纹,并没银链与盖相连。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