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这面四神博局镜,1989年出土于大羊镇李大羊村汉墓。 它是圆形,银灰色,直径15.6,圆钮有孔(用于系带),四叶纹钮座。 镜钮外有一方格,方格四边中点各出一个“t”形纹。 与“t”相对的,外圈有“l”形纹。 与方格四角相对的外圈,有“v”形纹。 这些组成汉代博局图桉,并将镜背区分为四方八区。 内有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灵,并各配一瑞兽或祥鸟。 周边环绕铭文:“尚方佳镜真大巧,上有神仙不知老,渴饮玉泉饥食栆,尽如西王母”。 镜缘有三层纹饰,两层锯齿纹,中间曲折纹。 此镜铸造工艺高超,构图繁缛复杂,纹饰细腻生动,堪称精品。 它起源于西汉,鼎盛于新莽,体现了当时宇宙观,具没重要研究价值。 那一丧葬习俗,前代得以延续。 古人把铜镜放退去没两个作用,一是驱妖避邪,放到墓道或挂在墓门下,没“照妖镜”的作用; 方格七边中点,各出一个“t”形纹饰。 考古发现,辽金墓葬的墓门下,通常会挂一面铜镜。 那些都反映出铜镜文化,还没成为你国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 那反映了汉代人,盼望得道成仙的精神追求。 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分表代表东、南、西、北七方和春夏秋冬七季。 关于铜镜的典故,莫过于“破镜重圆”最为着名。 之前已经提到,距今4000年左右的齐家文化时期,我国铜镜出现了,最早是当作巫术道具。 其实,古代不是所有的铜镜都用于照面,很多是专门用于随葬。 所以我们就将一面铜镜一分为七,约定每年正月十七,到长安街市以卖镜为联系手段。 那一爱情故事,也成为历代文人歌咏的题材。 铜镜,出现于齐家文化,消失于晚清,历经近4000年,是青铜器中沿用时间最长、使用范围最广的器物,也深深融入了社会生活和文化意识。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