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八百六十四章金石不朽,贞石永固-《我的系统不正经》


    第(2/3)页

    由于石头经久耐用、便于取材,遂成为雕琢的主要材质之一。

    古代匠师将实用功能与艺术性相结合,广泛运用圆雕、浮雕、平雕、透雕、线刻等多种技法。

    创造出种类繁多、风格各异的石雕作品,赋予冰冷石头以永恒的艺术生命。

    这些石刻散布在祖国广袤的大地上,无论在宫殿、陵墓、石窟、桥梁、庭院、民居等处都能见到。

    西陕汉唐石刻博物馆收藏的石刻,大致分为陵墓石刻、佛教石刻、其他石刻三大类。

    像是唐代武官石像,这是墓石刻,据史料记载,始于秦汉。

    《封氏见闻记》载:“秦汉以来,帝王陵寝,有石麒麟、石辟邪、石兕、石马之属。人臣墓有石人、石虎、石柱之类,如生前仪卫。”

    但据考古发现,秦代陵墓前未见石刻,目前发现最早的陵墓石刻,是西陕兴平汉武帝茂陵霍去病墓。

    霍去病曾征伐匈奴,功勋卓著,死后陪葬茂陵。

    其封土修造如祁连山形,封土上放置的石刻有怪兽马、牛、虎、鱼、象等石刻数量众多。

    最著名的为“马踏匈奴”,具有纪念性质。

    其他石刻也多是在自然石材上随形就势雕刻而成,造型拙朴,气魄雄伟,但未成规制。

    除此之外,还有就是数量最多的狮虎,此时陈文哲看到的就是一只典型的唐代石狮。

    随着丝绸之路的开通,西亚的狮子传入我国。

    以狮虎为原型的石兽,成为仪卫性的镇墓之物,在东汉时被广泛置于陵墓前。

    我国中北部地区,从西到东等地均有发现,被称为“辟邪”,但有铭文的很少。

    但不是说没有,如南河南阳宗资墓前的一对石兽有铭文。

    据《后汉书·灵帝纪》李贤注曰:“后汉宗资墓在郑州安阳界中,墓前二石兽,镌其膊,一日天禄,二日辟邪。”

    该石兽现存南阳汉画馆,但“辟邪”二字已经漫漶不清了。

    东汉以后,石狮一直被沿用在陵墓前,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除了这些墓室壁画、石像类的石刻,再就是墓门,特别是画像石门更显珍贵。

    地下墓室建筑类装饰性石刻,最具代表性的是画像石。

    画像石是根据墓葬建筑结构的需要,以刀代笔在石板上刻划出各种图像,内容丰富,题材广泛,被称为“石头上的画卷”。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