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八百七十四章现代瓷器当中,最为顶级的一种-《我的系统不正经》


    第(2/3)页

    元中期,青花的外销需求迅速成熟,且以青花为原料的绘画,无论是大面积渲染,亦或是纤如毫发的笔触,都能自如地表现。

    这无异于给龙纹的创作,提供了巨大的创作空间。

    元代青花上龙纹一般为白地青花,龙身细长,小头,细颈,独角或双角,无披发,鹰爪,四肢有后掠的火焰状毛发。

    龙身鳞片圆弧状或斜网格状,三爪或四爪,尖尾或火焰状尾,龙纹四周加饰海水纹、云气纹或火焰纹。

    到了永乐和宣德时期,官窑体制趋向完善,作为王权象征的龙纹,突出了威严和尊贵。

    这时龙体和四肢粗壮,龙首较大,加披发或者竖发,普遍使用五爪龙作为官窑的标志。

    明中期社会稳定,经济繁荣,龙纹的形象变得儒雅和喜庆。

    此时的龙纹多方首,闭嘴,龙睛平视,配以莲池和花丛。

    成化时的衔花龙口吐鲜花,龙身卷曲,龙肢成花叶状,是歌舞升平的社会生活的写照。

    嘉靖时期,市井文化繁荣,这一时期的瓷器纹饰以繁满缚丽为特征。

    龙纹趋细长,龙首上颗伸出,顶端鼻尖画成如意状,似猪嘴,俗称猪嘴龙。绘画已稍粗率,显露一种浮燥之气。

    清初时期,龙纹尚有明代遗风,领上扬,如上意鼻,张嘴伸舌,爪的拇趾和其他几趾距离拉开,相对如人身,已和明代不同。

    龙纹都占很大画面,渲染淋漓浓重,有吞云吐雾的气势。

    康熙时,龙纹的头部描绘更加细致,上颚短于下颚,颚边有肉刺,舌下垂而舌尖上卷。

    龙须细长卷曲,鬃发分束向后,龙额博山状,神情凶猛,纤发毕现,俗称“老龙”。

    自乾隆开始,瓷器上的纹饰都予以程式化处理,将许多个性化的造型改造成标准图例。

    清代中后期青花的龙纹,大多为乾隆造造的翻版,工艺上非常成熟,但缺少艺术性。

    龙有着升腾之势,可谓是出类拔萃,能腾云驾雾,有能耐,自古有着望子成龙的说法。

    龙饰物品也有着出人头地,不同凡响,事业如虹,前途顺畅等美好寓意。

    因此,在瓷器之上尤爱使用龙纹纹饰。

    到了现代,虽然皇权消失,但是龙纹器却没有消失。

    现代艺术品经典之中,有一种蓝边珐琅矾红龙纹杯。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