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7、武林秘辛【一】-《我在东京修剑道》


    第(2/3)页

    但如果了解华夏武术‘秘辛’的话,就会知道少林武术的来源有大问题。

    所谓的‘天下武功出少林’?

    这句名言流传很广。

    陈野每次看到都想笑,许多导游在带领游客在少林寺的时候,都会跟游客们诉说,什么天下武功出少林。

    但其实…

    应该是‘天下功夫入少林’,毕竟没有‘入’,哪来的‘出’呢?

    难道少林之前,华夏就没有武术吗?

    少林武术真正的来源,除了达摩师祖之外,更多的还是1500多年以来,无数江湖人士在少林寺交流。

    所留下来的功夫,这才充实了少林武学。

    嗯,通俗一点讲。

    就是收录!

    和尚、和尚也有‘和事佬’的意思。

    华夏的武林中人。

    习惯在少林寺的互相切磋、解决矛盾,和尚当个见证人,而当切磋过后,双方往往都会在少林寺留下一点东西。

    陈家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

    掀开历史的尘埃。

    陈家先祖观摩白猿,创出了白猿通臂拳。

    而少林的‘通背拳’就是陈家祖上在少林寺与武林高手,互相交流切磋,事后留下来‘白猿通臂拳’的简化版本。

    当然…

    陈家先祖不仅简化该拳术,还将‘通臂’改成了‘通背’自然是为了区分这两者的不同。

    不仅如此。

    还有六步架(大洪拳)同样在少林寺留有简化版。

    所以…

    陈家与少林寺的渊源很深。

    不对!

    应该说华夏武术大多被少林寺给收录了,虽然大部分为简化版本,也就能当做套路演练。

    毕竟人家也不傻,当然不会把最好的东西留在少林寺。

    因此。

    陈野是不认同‘天下武功入少林’这句名言的,但因为武侠小说、电影的影响,导致这句话世人皆知。

    形成了先入为主的印象。

    但真正懂行的人,却观点相反,并且这句名言,其实并不完整

    应该叫做:

    ‘天下武功入少林,武当神功盖天下!’

    少林寺的武术流派,在历史上断绝过三次,其中有各种原因,或战争、或祸事、等等问题。

    尤其是在近代,如果不是宗道臣的扶持,少林寺早就没落了。

    宗道臣是日本人,十分崇尚中国武术,对于少林寺有着卓越的贡献,并且还是日本少林寺拳法联盟创始人。

    宗道臣参与投资的电影《少林寺(82版)》上映,使得嵩山少林寺,声名远播,极大地推动了少林寺旅游业的发展。

    在八十年代。

    该电影还曾在国内掀起一阵功夫热。

    可惜宗道臣提前去世了,并没有看到电影上映,因此嵩山少林寺内,还为其立了一块纪念石碑。

    注意!

    这不是黑,宗道臣是一位国际友人。

    而道教的武当山,其武学一脉,从未断绝过,其武术种类繁多,单单的陈野知道的,就不下百余种。

    其实…

    陈野知道很多武林秘辛,还有一些鄙视链。

    例如。

    咏春拳虽然因为叶问的关系,在全世界都很出名,但在真正的拳师眼中,除了在近身短打方面有些长处之外。

    还真不怎样。

    尤其是在施展咏春拳的时候,夹着腿的样子,就像没有蛋蛋一样,毕竟这门拳法是一位尼姑所创,本身就是为女人量身打造的拳法。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