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1章 如鱼得水-《明左》


    第(2/3)页

    孙元化晕晕乎乎的,实在想不明白制造火炮,为何会有这么多的分类。

    他随着左代走入材料实验室,里面却热闹非常。

    几十个年轻人全都穿着奇特的白大褂,甚至还戴着口罩,围在一起争论着什么。

    “铁绝对不行,根本没法进行打磨”

    孙元化随着左代站在旁边静悄悄地听了一会儿,才终于听明白了这些人在争论什么。

    原来这些人正在研究改进炮弹的弹头材料,但设想了许多种金属,结果全都有着明显的缺点。

    孙元化已经见识过新军的左营炮,知道炮管内部有膛线。

    这些人之所以会想着改变弹头的材质,主要是因为目前使用的铁制弹头无论怎么打磨,还是过于粗糙,在炮管内部的旋转推进效果都不理想。

    “钢制弹头绝对不行,膛线和炮管也是钢的。如果是钢制弹头,打不了几次就会将膛线磨平了。”

    一群人唉声叹气,更有人愁的直揪头发,走上了变强之路。

    孙元化在旁边听了半天,心痒难搔,忍不住来了一句。

    “为何不用铜呢?”

    一群人纷纷转头看来,见到是一个陌生人,不免全都紧张。待看见左代就在一旁,才稍微安心下来。

    左代趁机道:“来,各位,给你们介绍一下。这位是孙元化孙院长,从即日起,他是你们实验室的负责人。”

    听到是直系领导,众人纷纷上前问候,同时好奇地打量着。

    这里的人全都很年轻,最大的也不过才二十多岁。冷不丁见到一个五十多岁的老人家,一时竟不知道该如何对待。

    孙元化却没有这种落差感,反而这些年轻人积极争论的东西让他很是喜欢。

    “你们为何不用铜来制作弹头呢?铜的弹性和韧性都很好,不怕出现你们描述的状况。”

    见新领导一来就进入课题探讨,年轻人们的紧张和不适瞬间散去,迅速进入了状态。

    “院长,铜固然很好,可铜太少了啊。”

    有人提到了铜的局限性。

    那就是铜的产量太低,不但是在山东,而是在整个大明。

    有限的那么一些铜,绝对无法应付军队的大规模应用。

    这个回答弄的孙元化也是一囧,发觉自己过于武断了。

    可他有一个这些年轻人绝对没有的优势,那就是经验。

    他搞了一辈子的火器,什么样的状况没见过?

    “铜料不足,但可以用铜包钢啊。”

    只一句话,就令在场众人纷纷愣住。不大一会儿,所有人都变得疯狂起来。

    “哎呀,我怎么就没有想到呢?”

    “榆木脑袋了,榆木脑袋了!”

    “不愧是院长,一语惊醒梦中人。”

    “参座再三嘱咐要重视合金的作用,结果还是被咱们抛之脑后,该死。”

    看着这些年轻人又笑又叫的样子,孙元化也不禁一扫颓态,仿佛全身都充满了干劲。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