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小子有何见?且说来。” 李由笑道: “诚如父亲大人所言,这百家之术迥异,各申其道,是故诸子门生各论其是,莫衷一是。而太子正是看出百家思想之乱,欲一之。” 李斯拂拂胡须。 “世上之事,十之八九,说来容易做来难。” 难—— 李由听了,反而对这件事情愈发感了兴趣。 “儿常伴父亲身边左右,从未听说父亲言过一个‘难’字。” 李斯晃着头,一脸疑虑,他重重道。 “陛下之意,实则是要废百家,立新术。这才是于百家之中提炼统一之术的根本。” “废百家?” 李由听了,也微微一怔。 “百家学说源远流长,如此为之。” 李斯忽的笑笑。 “太子殿下示意我于百家之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啊。” 李由暗自思忖。 今日听父亲大人说了这么多,其实不过都是些牢骚罢了。 但是往常父亲大人决计不会这么做。 李由感觉的出,自从他父亲忽的从廷尉变成太学祭酒(勉强算作大夫之列),父亲大人对太子殿下便颇有微词。 父亲大人的挟书令,又是被太子所反对。 事实上,李由也清楚,非但父亲大人一人对太子有轻微不满,朝中诸多大臣,也对太子多有微词。 因为太子是一个并不注重传统的人。 太子殿下年轻气盛,血气方刚,意欲在政事上大有作为。 但是他的所作所为,多为破旧立新之举,只是有皇帝陛下鼎力支持,群臣莫之奈何。 归根结底,还是上次立新法,太子于朝堂之上的言论过于激烈,字字句句直斥军功,大言军功之害。 但是,他是太子,秦国的储君。 而且太子背后是皇帝陛下。 太子不是秦国的太子,而是皇帝陛下的太子。 如此高的地位,确实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谁又敢对太子殿下说个不字呢。 李由相信,事情总是往好的一面发展的。 他思虑一番,还是觉得太子这事做没毛病。 “父亲大人,儿始终觉得。这太子殿下确实是一心为天下一统大局做想。天下虽然一统,但是昔日二周、七国并存之局,仍有存留。” 李斯瞪眼,这说话的口气,和太子颇为相似。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