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屏幕上的画面, 也随着这阵光芒的爆发,一个接着一个的失联, 直到最后, 只有飞船附近的摄像头闪动了几下,而后才恢复了正常, …… 壳层氦闪爆发的快, 消失的也快, 仅仅是数秒种,光芒便消失不见,仿佛一切都不曾发生过一样。 看着如此快速消失的现象, 王猛赶忙向花神星询问道: “数据是否收集到?” “正在整理中!” “整理完毕!是否查看?” “是!” 随着王猛的回答, 他面前的屏幕上出现了大量的数据, 王猛翻看了一下, 这里面一个变化的数据引起了他的注意: “爆炸威力不是1.2亿吨当量吗?怎么变成了1.3吨亿当量!” 听到王猛的询问, 花神星默默的运算了几秒,而后回答道: “估算错误的原因可能是发生了碳元素的聚变反应!” “但因为缺少更精密的探测装置,现在还无法确定具体发生了何种反应!” 花神星的回答让王猛心中一惊: 核聚变技术出现才不过几个月的时间, 在聚变等级上便已经摸到了碳聚变之后的等级, 而花神星接下来的话让他更加震惊: “但根据瞬时激增的能量,可能是触发了某种类型的碳闪反应!” “碳闪!” 而通过花神星的解释王猛也了解到了一些碳闪的情况, 如果说氦闪是发生在0.8到2.0倍太阳质量的恒星天体末期, 那碳闪发生的条件比氦闪更为苛刻, 发生碳闪的恒星质量,至少也得超过8倍太阳质量。 但可惜的是,人类对于碳闪的了解远没有氦闪多, 有关碳闪的数据也很少, 甚至对于碳闪到底能跨越多少个聚变等级至今任然是一个,有争论的学术话题。 之所以这样,是因为人类缺少研究碳闪的恒星, 在太阳系十光年的范围内并没有超过8倍太阳质量的恒星,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