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一章 新的时代是什么-《重生1994》


    第(1/3)页

    虽然现在说这句话为时过早,但他很是清楚,这已经是一个趋势。

    哪怕是自己没有前一世的记忆,这也是可以预测的。

    因为之前看过一份有关鲁州的经济日报,鲁州150家国营企业,竟然有103家企业是亏损的。

    其实不只是鲁州,就连江州、海州,都是同样的情况。

    超百分之八十的国营企业亏损严重,但是却没有一家企业宣布破产倒闭。

    因为在他们的背后,有政府出资扶持。

    即便是连年亏损严重,政府都会拨款给它们,不让其倒闭。

    本就亏损,却还要大量拨款,资源不能用在钢刃上,最终导致市场萎靡。

    都说,一种制度暴露缺陷,用不了多久,就会有新的制度运运而生。

    计划经济下,碰上铁饭碗的企业或者个人,久而久之会生出惰性。

    躺着都能把钱赚了,企业与企业之间,自然就失去相互竞争下去的动力,最终只会导致市场上的产品更替缓慢。

    往小了说,只是企业家少赚了一点儿事情。

    但往大了说,这会影响国家经济的发展。

    在这种情况下,市场经济孕育而生。

    其实将市场经济大规模推广开的,反而是鲁州。

    鲁州政府面对亏损的事,选择直接将这些企业转手卖给工人,国企变成私企,政府不再干预市场资源分配。

    换句话来说,就是让企业自生自灭,离开国家的扶持的企业,独自面对风吹日晒。

    就在所有人都不看好这一试点项目时,这些企业却起死回生。

    这个试点项目大获成功后,鲁州就彻底撸起袖子干到底。

    从1991年起,到现在1994年,鲁州已经陆陆续续将272家国营企业或集体企业,全部出售给个人。

    国企一夜变私企,而且价格合理公道。

    在1991年试点之后,其他城市也开始重视起“市场经济”这个新制度。

    再加上“皇甫平”事件的影响,更是让市场经济名声大噪。

    也就在那时,造就了最早的一批市场经济拥护者

    说着,冷枫看了一眼杜生,又看了一眼门口。

    他心里清楚,杜生也从始至终相信新的市场经济,只不过碍于冯永军,始终不敢有大动作。

    而冯永军是绝对的计划经济支持者。

    因为在计划经济的加持下,这家公司就永远不可能倒闭,至于营收如何,不是重要的。

    在这个经济体系迷茫与徘徊的年代,能让企业活下来,就是最大的幸运。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