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章:竹书纪年-《大宋皇家发行商》
第(2/3)页
孙复点了点头,一双眼睛看着纸上的题目,目不转睛,这么短的时间内需要破题应答,可是不易,不愿意分出一点心力于别物。
这纸上的题目,是要孙复论《竹书纪年》与正统史书。这正统史书,其实主要就是《史记》《尚书》《春秋》这三本书。
《竹书纪年》是春秋时期晋国史官和战国时期魏国史官所作的一部编年体通史,亦称《汲冢纪年》。被埋没了数百年,一直等到晋代盗墓者发掘出此书,才得以重见天日。
《竹书纪年》中的很多内容都与正史不同,此事是史学界,其实也不仅仅是史学界,是对儒学构建的价值体系进行的完全摧毁。
《竹书纪年》影响颇大,因为儒学价值观的崩溃,加上皇权势衰,故而才有所谓的魏晋风度。可以说,魏晋时期的士人们是处在一个价值观重建的过程中,正是在这个重建的过程中,佛教以及道教迅速发展。
竹书纪年描述了从夏朝到战国时期历代所发生的血腥政变和军事冲突,比如说其殷纪,就颠覆了《史记》记载的历史第一位贤相伊尹的形象。
根据《史记》所记载,商朝太甲被伊尹囚禁3年后,伊尹见太甲改过自新,便郑重的将国家交给他。太甲复位后,沉痛接受教训,成为了一个勤政爱民、励精图治的圣君。但是《竹书纪年》的说法,则是伊尹流放太甲而称王,结果被太甲潜逃回来杀害。
根据《竹书纪年》,上古时代根本不是儒家说的那么淳朴,而是与后世宫廷政治一样的血腥,根本没有禅让制,“真相”是舜杀尧,禹杀舜,启杀益,商王太甲杀伊尹。
既然上古如此不堪,那么儒家言必称古,论述三代之政如何美,就从根本上失去论据,是春秋笔法,是虚幻的空中楼阁。
孔子为了宣传古世的“大道之行,天下为公”与今世的“礼崩乐坏”相比较,不惜篡改古史,孔子那句:“知我者其惟春秋乎!罪我者其惟春秋乎!”也就有了深一层的理解。
某种程度上而言,后世的康有为写《孔子改制考》一书,便是颇得孔子春秋笔法的精髓。
赵昕率先给出基调,《竹书纪年》所载,与正统史书虽然不一样,然则观五代变乱,似乎更加符合实际。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