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6章:谥号之争-《大宋皇家发行商》


    第(1/3)页

    谥号不独帝王有,臣子也有,包括地方名人,隐居之人也有,但是后者往往是私谥。官府赐予的谥号是官谥,私人授予的则是私谥。

    秦始皇统一天下之后,认为臣子给帝王立谥号是子议父,臣议君的大不敬行为,所以予以废除,自立为始皇,想着子孙万代不绝。

    当然,之后的事情我们也知道了,秦朝二世而亡,汉朝建立后,继承了秦法的本质,而这种不甚重要的称号问题,则是推倒还原周制。

    但是在一开始,谥号与庙号的差别并不是很明显,比如汉高祖刘邦也被叫做汉高帝刘邦。到了汉武帝之后才严格起来。

    众所周知,谥号有美恶之分。只不过发展到唐宋时期,哪有人闲着没事干送恶谥,送出的都是美谥,而且因为谥号太少而官员人数太多,导致一字谥号已经不够用了,发展为两字谥号,一般是“文x”。

    原因嘛,在美谥之中,以“文”字为美。先秦时期的名臣季孙行父、公叔发等,西汉名臣萧何、张良等都谥“文”,这也影响了后世谥号中“文”字地位的提升。

    唐人李栖筠有言:“夏之政忠,商之政敬,周之政文,文兴则忠敬存焉。故前代以文取士,本文行也,由辞观行,则及辞焉。”

    以上,是这次谥号之争的背景。

    行车路上,刘易见赵昕眉宇凝重,道:“这一次,官家赐予夏郑公以文正一谥,可见对夏郑公的重视,殿下何故生忧。”

    赵昕并无刘易这般乐观,道:“文正一谥本是文贞,为文臣之最,魏征为第一人。而今因父皇之讳改为文正,夏竦在外名声不佳,那些文官只怕不愿意看见这一幕,这谥号没有这么容易定下来。”

    何止是没有这么容易,只怕要吵出不少的唾沫星子来。“文”的含义包含经纬天地、道德博闻、慈惠爱民、愍民惠礼等等;“贞”也有清白守节、大虑克就、大宪克就、不隐无屈等含义,全为褒义。

    文贞二字可谓文臣谥号之最。在唐代,魏征有幸成为第一个拿到“文贞”谥号的大臣,其后陆象先、宋璟、张说等人也先后得到文贞谥号。到了北宋初年,李昉、王旦两位名臣也享受了文贞殊荣。

    因为这两个字背后的意义如此重大,所以授予之人往往是文臣中的顶级,有才有能,名声还得好。就才能而言,夏竦算得上,至少比李昉、王旦这两个清净无为的宰相强,问题就出在名声这一块了。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