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八十七章 项目-《明末工程师》


    第(2/3)页

    他拿自家的小别墅做抵押,以市价七十两的价值抵押给银行,银行贷给他五十两银子——银行为了控制风险,只能贷出抵押物价值的百分之七十。银行毕竟做的是低息买卖,要防止房价大跌造成抵押物价值下降,导致坏账。

    这名猪倌拿到贷款后,立即把他的小型养猪场开了起来。养猪场看上去十分顺风顺水,账单算一算,到生猪出栏时候这个猪老板能赚六十多两银子。这样的收入,比做猪倌是强多了。

    猪老板的成功案例被《天津日报》和《山东日报》大力宣传了一番,于是来银行贷款的人越来越多。

    津齐银行三月份最大的一笔贷款是贷给一个开明地主。

    这个地主姓陈,没有功名,算是个小地主。他以前在青县一直贿赂官府吏员,所以也没有被吏员压上太多田赋,一直守着家族的祖业。当初李植均平田赋,他家的田赋因为本来就不曾免除,不存在刁民投献现象,所以反而没有影响。李植彻底控制天津后,他就开始主动向李植靠拢。

    听说李植鼓励向银行贷款,鼓励开发水利,他干脆向李植贷款五千两银子,要在青县修建一个水库灌溉荒地一千五百亩。

    如今整个天津在法庭的管理下,社会秩序十分井然。原先那种你做蛋糕我抢蛋糕,以权势夺取他人成果的社会风气完全被消除了。如今天津各地,不管是开明地主还是自耕农都掀起了水利建设的**。如今水利工程是谁建的,谁就能得利。

    因此这个陈姓地主干脆贷款来建水利工程。

    这五千两的水利设施也不是小事,涉及到买荒地,建水库,挖水渠,招募佃农耕种等一系列工作。这个陈姓士绅有备而来,聘请了几个富有经验的水利技术人员。岳善德和陈姓士绅聊了一个时辰,亲自拍板同意了这笔贷款。

    贷款以陈姓士绅的田地做抵押。银行贷款部的评估师给一亩旱地作价十三两银子,最后让陈姓士绅拿六百亩旱田出来抵押。

    贷款部雷厉风行,三月二十二日接到贷款需求,四月初一就办完手续,把贷款放了下去。陈姓地主立即开始雇人建水库,说要抢在九月冬小麦播种之前把水库和水渠建起来。

    这个水利工程也被当成典型案例,在《天津日报》上报道了。于是四月份津齐银行收到不少地主和自耕农,甚至佃农的建水利工程的贷款需求。其中不少都是可操作性很高的工程。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