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五十四章 我对女人的直觉一向很准!-《三国:从隐麟到大魏雄主》


    第(1/3)页

    琴斋的院子内摆放着一张宽阔的大案。

    曹操与荀彧跪坐在桌案的一旁,蔡昭姬坐在另一旁,习惯性的伸手去整理桌案上的琴具。

    此间院中兰花绽放,百鸟争鸣,一派绚烂的景色。

    呼…

    曹操深吸口气,终于把想说的话,娓娓讲出。

    “贤妹,西凉马腾致信于大理寺卿钟繇,说是请他替扶风茂陵的马氏一族撮合一桩婚事!”

    这话脱口…

    蔡昭姬吓了一跳,她下意识以为,马腾想要替儿子讨她蔡昭姬为夫人?

    这怎么能行呢?

    “兄长,《后汉书》尚未编纂完毕,蔡琰还不曾完成父亲宏愿,太学诸多事宜也离不开我,怕是…”

    蔡昭姬款款开口。

    恰恰这么一开口,曹操就听出来,这位贤妹会错意了。

    他转过头望向荀彧。

    荀彧知道曹操的意思,适时开口。“不是蔡总长,是白马侯陆子宇!”

    啊…

    啊…

    起初蔡昭姬听到不是自己时,还喘出一口气,心里琢磨着,若是自己的哪位弟子,她去劝说下倒也无妨。

    可…

    羽弟?

    蔡昭姬秀眉微微的蹙起。

    “荀令君说笑了吧?羽弟一门侯府两夫人,这是大汉十三州人尽皆知的事儿,扶风茂陵的马氏如何会请师兄撮合他呢?”

    蔡昭姬口中的师兄,自然便是“钟繇”,钟繇师从于蔡邕,与蔡昭姬是师兄妹的关系,他之前又担任司隶校尉,持节督关中事,故而与马腾关系也极其密切。

    马腾想要撮合婚事,首当其冲自然会想到钟繇。

    聊到这儿,荀彧与钟繇彼此互视一眼,还是荀彧张口道:“在关中,马腾有三子一女,长子马超、次子马休、三子马铁,女儿则是扶风的郡主马云禄,此番马腾请钟寺卿撮合的便是他这宝贝女儿、西凉郡主马云禄与蔡姑娘的弟弟陆子宇的婚事!”

    啊…啊…

    听到这儿,蔡昭姬睁大了眼睛,完全是惊讶道不可思议的表情。

    怎么…又是羽弟?

    似乎…但凡有些势力的,联姻总是能想到羽弟!

    可,羽弟如今已经有两房夫人了,按照马腾女儿马云禄的身份与倚仗,她若是嫁给羽弟,那肯定不会是妾室啊?

    这一门侯府两夫人就够离谱了,现在倒好,直接一门侯府三夫人了!

    羽弟这辈子究竟要娶多少个夫人哪?

    “荀令君没开玩笑?”

    蔡昭姬的心头有一种莫名的情绪,她还是不愿意相信。

    似乎…也不知道从何时起,她变得对羽弟有些患得患失了。

    或许…或许是因为羽弟成婚之夜,她们俩之间发生的那一次宛若梦境中的秘密!

    “咕咚!”

    蔡昭姬咽了口口水,她牙齿咬着嘴唇…可面靥却莫名的红了几许。

    荀彧不明所以。

    曹操却是再清楚不过,他虽口口声声喊蔡琰为“贤妹”,可实际上,这是他的儿媳妇啊!

    偏偏…

    曹操浅浅的摇了摇头,他也是服了自己的这个羽儿,一己之力,愣是把所有人的辈分给错乱到这种地步!

    “蔡总长是知道荀某的,荀某可不是经常开玩笑的人!”

    荀彧一本正经。

    曹操补充道:“贤妹不是外人,我且实言相告,如今北境平复,接下来要做的势必是南下荆州,而欲南下,就必须安抚住关中局势,安抚关中,扶风茂陵的马氏便是重中之重!”

    “我本欲请马腾入京,更是许以‘九卿’之一卫尉的高衔,可…马腾却提出,欲将其女马云禄嫁于羽儿为妻!”

    曹操只是诉说事实…

    对蔡琰,他不需要做过多的解释,蔡琰足够能听懂,也足够能知晓他的苦心!

    这位贤妹,从来是识大体、顾大局的!

    哪怕是让她心爱的男人,再添得一方正室。

    只是…此间的痛,曹操多少能够体会!

    这…

    蔡昭姬缓缓起身,她深深的吸了一口气,理了理自己凌乱的头发,凝望向院中的兰花!

    曙光正浓,鸟声啾啾…

    可“兰花”似乎总是在为别人做嫁衣,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桃花都送给了别人,她自己什么也没有。

    一阵清风吹进院子,蔡昭姬闻到了兰花的芬芳,她的心境也仿似她的小名“兰儿”一般…

    花儿似人,兰花不媚时俗,不与群芳争宠…

    或许,这便是她一生最真实的写照。

    终于,过得良久,心头“唉”一声,蔡昭姬调整好心情,她再度面向曹操与荀彧。

    “兄长与荀令君讲的,我知晓了。”

    “羽弟那边,我去与他讲!”

    皓齿轻启,一句话中饱含着无尽的妥协与无奈!

    …

    …

    江东,冬至日。

    此刻,一处高台拔地而起,就坐落在长江沿岸。

    距离吴郡不远处这里,此刻灯火通明!

    寒风凛冽,将高台处“陆”字大旗吹拂的猎猎作响。

    高台下早已设好了酒宴,然而百官无一人就座,都肃立等候。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