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孟婆道:“鬼王的两个徒弟黑白无常,恐怕对鬼王颇有微词,而他们恰巧也知道鬼王的闭关之地。冥帝若是能在鬼王闭关之时出手,胜算必定大增。” “这倒是个好机会。”朱友珪脸上露出了诡异的笑容,“孟婆,带本座去找黑白无常!” ...... 安王府。 朱友宁将吴懿叫了过来。 “不久后,本王便要远离汴州这权力的漩涡中心,带着原龙骧军右厢的五千人前往平卢,想必你也知道了。” 吴懿点了点头,面露不解之色,道:“节帅,陛下这么做是不是......” 朱友宁知道他想说什么,只是道:“不要揣摩圣意。” “可您......” “要从长远来看。” 朱友宁摇了摇头,态度倒也坦然释怀,“此非为偏安一隅,但求一方百姓安宁。” 见朱友宁都这么说了,吴懿也只能抱拳道:“节帅为国为民,末将佩服。” “拍马屁的话就别说了。” 朱友宁摆了摆手,道:“不如去帮我做几件实事。” “请节帅吩咐。” 朱友宁道:“你带人去民间,专门寻找一些能工巧匠,木匠也好,铁匠也好,最好是有制造大型铁器、兵器、或者船只经验的,只要能找得到,全部以高俸禄请过来。” “遵命!” ...... 雨过天晴,汴州的一切都变得格外的清晰。 天幕下,以雄伟壮丽的汴州城为衬托,城门口整装待发的五千人更显得分外壮观。 朱友宁回首眺望广厦万千、繁荣昌盛的汴州城,顿时有种诗意大发的感觉,虽然半天没作出什么诗来,却也有一种别样的感觉。 当然,他也可以当个文抄公,背一背原本宋代以后的大诗人的名作,但没那个必要。 因为那本就不是他做的诗,而且就算背得出来,也没得人欣赏。 此时处于唐末梁初,无时无刻不在打仗,更多的是武夫,谁会管你吟诗作对? 朱友宁启程前,就已经和要好的大臣,以及龙骧军左厢的老部下们告别过了,并叫大家不用送别,可到了临行的时候,还是有不少人来送。 其中最为重磅级的人物,就是敬翔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