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二四章 这么多?-《穿越后我凭种田脱单》


    第(3/3)页

    粮食么,下回他来我让大郎给他搬车上。”

    顿了顿,他又道:“至于这两个月就按一天一石算,六十石。”

    管氏倒吸一口凉气,“这么多?”听到丈夫说大至概,她庆幸道:

    “还好砖瓦木料都是早前出钱买好的,上次苗床在,没有地方堆放,拉的砖料都放我哥家里了。

    不然,就如今,还不得涨疯了。”

    沈大伯笑道:“老木匠说,咱们买应了。

    他说,木材场的老板,现在把卖价都提上去了,说是工钱都涨了,他不能不提价。

    虽然说咱们一天干的天晌少,可师傅们工钱没加呀,还是老价钱。”

    管氏想想也对,七两说避开中午最热的时候干活,工钱不用涨,师傅们干活儿却更有劲儿。

    她道:“小时候前朝大旱时,几两银子一石米,还抢不着。

    太祖那会儿总算安稳了,有回大旱之后,连着三年米价都降不下来。”

    沈大伯压低声音道:“舅老爷找我到书房,他说元圣年间和前些年,一两银子四石米,是因为太祖仁善,当今又是个能干的。

    也是因为打仗后人少了地却多。

    现在,几十年下来,人慢慢又多了,地里的粮食却不见多太多,又有各地情况不一样。

    要不然这粮价,也不可能忽高忽低,所以咱们买这么多,完全不用怕。

    他说,就是掉价,粮店最低也三百文。”

    管氏也不是个糊涂的,她小声的道:“还不是那些个倒卖抬价的大奸商,被太祖狠杀了一些吗?”

    沈大伯颌首:“杀的都是该杀的,故意屯粮不卖,赚黑心钱。

    人家永福楼的朱老板,就从来不乱抬价。”

    他满怀希望道:“将来三郎中了秀才,咱们也能少交八十亩田税,减免两个丁口的徭役。

    就不用为了粮价而发愁了。”

    管氏叹息,“那也不可能全免自己家的。”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