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七五章 船-《穿越后我凭种田脱单》
第(1/3)页
此时已经是农历十月份,北方气温开始下降,待到下雪上冻了,这北运河上就暂停行船了。
运河两岸的杨柳早就没有了绿色,田里都是刚透头儿的麦子,老远望去,还是土坷垃一片。
进到船仓,沈笑就见朱掌柜和顾道长捧着热茶在谈话。
她们三个,也上去讨一杯热茶来喝。
朱掌柜笑道:“咱们时下去南边,一路上天寒地冻,没有甚风景。
要是三四月份在运河上行走,那景色就美了。
特别到了南方以后,两岸更显热闹。”
“朱掌柜,那天津据说也很热闹,我们大概行船几天可到?”沈笑捧着热茶问道。
“北运河由北向南流,我们是顺水行舟,最多三天可到。”朱老板每个月都要向天津跑几趟。
两三天后,沈笑终于看到了天津城。
这里是因为几千年的泥沙冲击,才逐渐形成了陆地。
天津坐落在三岔河口,这河分别是子牙河,大清河以及永定河。
这三条河汇聚流出之后,与南北运河交汇于海河后,直奔渤海而去。
天津城城墙包砖,周长九里十三步,墙高三丈五尺,一头宽一头窄,被称为算盘城。
沈笑一行,准备下船后由北码头进城。
她听到不远处有纤夫喊号子的声音,打算看一下时,被程怀谦拦住了,“纤夫都一样。”
沈笑不置可否,心里明白,纤夫们因为拉纤,怕磨坏了衣裳,就常年赤身裸体。
以往到通州码头时,二哥就会绕路,远远的避开他们。
她不打算挑战世俗,乖乖的跟着大家下船了。
他们行李不多,就一个箱笼,已经交代给船上的管事,请他一起送上前来接应的马车。
下了码头,在马车上望着一片林立的店铺,沈笑从路上熙攘的人群判断,这里决不亚于通州的繁华。
城外和城中门市很多,各坊不仅住着天津卫的军户,还有许多南来北往的商旅在此汇集。
朱老板把他们安排到二道街的一处宅院后,就去联系他们这次要乘座的海船了。
“七两,朱老板说,我们怕是要明天才走,要不要去街上看看。”程怀谦提议道。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