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这显然是诸葛恪的一个重大失误,他的北上,非但没有让吴军受益,反而给了魏军可趁之机。 诸葛恪显然也意识到了这一点,所以才连忙下令回师安风,尽可能追上魏军,将其全歼于安风城外。 当然,更多的原因是诸葛亮恪急于报仇,父亲诸葛瑾的死,让他是悲愤欲绝,若不能亲手手刃曹亮,为父报仇,必难解他的心头之恨。 还有就是诸葛恪的怒火,可不光是指向曹亮一个人的,现在所有的魏兵,都成了他的仇人,诸葛恪压抑在胸腔里的怒火,急待去发泄,杀人,只有淋漓酣畅地斩杀这些仇人,才能使他心头的怒火平息下去。 步骘和全琮也不好再劝说什么了,毕竟诸葛恪刚刚经历丧父之痛,情绪低落也属于正常,他急欲报仇之心,大家也都可以理解。 步骘和全琮送走诸葛恪之后,便立刻书写奏章,将这里的情况奏明吴帝孙权,另一方面,他们清理战场之后,也准备挥师南下,协同诸葛恪拿下安风城。 不过目前在淮北的司马懿部也不得不让步骘和全琮提防,虽然说司马懿第一次渡河失败,但这并不代表司马懿就会休兵罢战,再不犯境了。 相反的,司马懿一定会秣兵厉马,等候合适的机会,再度卷土重来。 所以别看吴军在此次战役中取得大捷,重创了魏军,先后歼敌达到了两万余人,但全琮和步骘清楚,以魏国这么庞大的国力军力,这点损失也不过是九牛一毛而已,相信魏军卷土重来之时,又必将是一场恶战。 所以全琮和步骘暂时分了一下工,由全琮率部坚守安风渡,提防司马懿的再度来袭,是首要大事。 至于步骘这边,自然是要率军增援诸葛恪。 这支军队的主将是诸葛瑾,诸葛瑾死了之后,在朝廷新的任命没有下达之前,自然是由副将步骘领兵。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