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0章:天妒奇才,跌下神坛?-《我从仙界来》
第(2/3)页
柯达剧院即杜比剧院。
关于奥斯卡金像奖的名称由来,说法不一。
总体而言,共有四种说法。
其一、1931年,米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的图书管理员玛格丽特·赫里奇第一次看到这个奖杯时表示,这个小金人让她想起了自己的叔叔奥斯卡,随后被记者用在了新闻稿中。
根据埃曼努尔·利维得书籍《奥斯卡大观:奥斯卡奖的历史和政治》,专栏作家西德尼·斯科尔斯基当时在场,他在1934年新闻稿中首次使用“奥斯卡”这一称呼,并写到“工作人员亲切地称呼小金人为奥斯卡”。
其二、据西德尼·斯科尔斯基1975年出版的回忆录中,他并未认同埃曼努尔·利维的说法。
西德尼·斯科尔斯基表示,由于他厌倦了使用“学院金像奖”这一势利的称呼,所以在观看一个涉及“奥斯卡”这一名称的喜剧节目后,他于1934年报道凯瑟琳·赫本获得最佳女主角时,首次使用了“奥斯卡”这一称呼,以表示对“学院金像奖”这一名称的讽刺。
该份报道已被证实于1934年3月16日发出,也是米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官网所承认的第1份提及“奥斯卡”的报道。
《时代周刊》于1939年出版的一篇文章也认同了这一说法。
其三、1934年3月16日举行的第6届奥斯卡金像奖颁奖典礼上,华特·迪士尼的获奖感言中首次使用了“奥斯卡”这一称呼。
其四、米国演员贝蒂·戴维斯表示,是她最早命名奥斯卡的,因为小金人让她想起了丈夫哈蒙·奥斯卡·纳尔逊早晨下雨时的身影,于是在领奖时无意中叫了声丈夫的名字“奥斯卡”,随后被现场采访的记者听到,便流传开来?。
四种说法,众说纷纭,但不管哪一种是正确的,于今而言,都无足轻重,奥斯卡之名,已享誉全球。
关注奥斯卡金像奖的人,不止关注入围作品、获奖作品等等。
其中对于奥斯卡小金人奖杯,亦有不少人关注。
奥斯卡小金人奖杯是奖杯由米国导演、艺术指导塞德里克·吉本森设计,米国雕塑家乔治·斯坦利进行雕塑。
学院官网表示在设计过程未使用参考模型。
但亦有说法为奖杯模型参考墨西哥导演、编剧、演员埃米利奥·费尔南德斯,他是由墨西哥演员朵乐丝·德里奥介绍给塞德里克·吉本森的。
奖杯于2013年被正式命名为academy award? of merit,整体高13.5英寸、重8.5磅,主体为一位双手交叉胸前、手握十字军长剑的镀金裸体男子站在五个圆环上,每一个环代表着米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最初的5个工作部门:制片人、导演、编剧、演员、技术人员。
奖杯内部原由不列颠合金制成?,后于2016年改用纯铜制成。
雕像底座是由实心纯铜,外敷黑镍制成。
制备50个奥斯卡金像奖杯的时长一般为3个月。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由于金属短缺,奥斯卡金像奖杯曾用彩绘石膏制作三年,战争结束后,这些石膏塑像都用金属塑像换回。
奥斯卡的大概发展历程就是这样的。
由于时代久远,迄今为止,有近百年历史,经历了世界性的战役,所以很多数据混乱。
但即便如此,也不可抹除奥斯卡金像奖于演艺界的神圣地位。
科学不分国界。
艺术亦是如此。
在奥斯卡金像奖近百年颁奖典礼上,摘得过奥斯卡金像奖的华夏演员、导演等少之又少。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