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五十三章句读!-《明末草头王》


    第(2/3)页

    南孔就开始琢磨开了,北孔被灭门了,那衍圣公的爵位是不是能落到他们脑袋上啊?

    只是,大汉都鼎立好几年了,可朝廷上愣是一点要册封衍圣公的风声都没有。

    于是,南孔便找到了士林中颇有声望,在皇帝身边也能说的上话的钱谦益。

    然后,就有了寇白门进宫这一事。

    今日刘易在玄武湖上,就是准备要见一见钱谦益带来的南孔话事人。

    当然,不是因为寇白门一个女人。

    刘易也是有别的目的的。

    刘易的目的是要给天下书籍典章定规矩。

    简单点来说,就是他要将标点符号这易大杀器给拿出来。

    给天下的书籍典章,全部都标上标点符号。

    一是方便阅读,二则是为了推广普及教育!

    中国古代的书籍,排版上是没有标点符号和分段的,通篇就全部都是文字顺下来了。

    如果没有专门的老师做指导,给你一本书,你就算是识字,只要不懂得句读断句,这本书也和擦屁股纸没区别。

    压根看不懂!

    韩愈在《师说》中有一句,令人记忆深刻。

    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虽然韩愈认为老师的作用不在教学生句读,但他那是站在成年人的角度上,传道解惑才能被称为老师。

    只是,中国古代蒙学的第一步,老师的作用,就在于教学生句读断句,如何去读。

    只要分的清句读,才能读书!

    如此一来,也就增加了接受教育的成本。

    穷人家的孩子,就算是识字,只要不懂得句读,你也没办法自学。

    只能花钱去私塾,去学院,接受教育,学习知识。

    只是,这笔钱,穷人根本花不起!

    所以,教育被某些人垄断,科举成了世家大族的禁脔。

    刘易若要推广教育,那给天下书籍典章,定规矩,定下句读断句之法,标上标点符号,就是最先要做的手段。

    如此一来,句读有了标准,直接公示给天下人。

    只要识字的,便能读书,就算出不起私塾书院的学费,也能自学。

    如此一来,受教育的成本便能够减去一部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