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八十七章贱人!-《明末草头王》


    第(3/3)页

    就算是有人发些牢骚,却也不成气候,没人将这些牢骚真的当回事。

    中原日报作为朝廷喉舌,也开始登载文章,为征日做舆论宣传。

    将倭国同中华之恩怨历史都给讲了个差不多。

    包括大唐时的遣唐使和白村江海战,两宋时期日本对中华文化的倾慕,元朝数次征日皆因为气候问题无功而返。

    大明嘉靖年间的倭寇,以及万历末年的倭兵侵朝。

    文章中,将日本这个小国的狼子野心揭露无疑。

    其余的民办还是地方报纸上,也大多表明了赞同的态度。

    ……

    征日的命令迅速传到了海军位于长江口的基地,海军上下迅速准备出征事宜。

    除此之外,大汉朝廷还筹备调动朝鲜驻扎的汉军,以及一部禁卫军团,准备乘坐海军的战船,跨海征日。

    要征日,光海战肯定是不够的。

    陆战的话,比起海军的陆战队来,还是陆军的战斗力较强。

    为了稳妥起见,刘易下令调动了一部禁卫军团,以及驻扎朝鲜的汉军。

    ……

    现在大汉枢密院是相当繁忙的,除去筹备征日战役之外,还要准备大军西征。

    昭武四年冬季,汉军就已经调动了十万大军,汇聚玉门关,筹备西征战事。

    昭武五年开春之后,汉军和清军之战的战争氛围也是越来越浓郁。

    枢密院这边,少不得要为西征做好后勤保障工作。

    毕竟是出关作战,大军一路所需耗费,绝对是一个天文数字。

    就更不用说,出关作战的汉军大部分都是骑兵,就连炮兵部队,也需要大量的驽马转运火炮。

    人吃马嚼的,大军的后勤压力究竟有多重,是难以想象的。

    幸亏西边只要一出了陕西的黄土高原,地形就开始变得较为平坦了。

    再加上大汉现在有草原在手,不缺拉车的牛马。

    否则,别说西征了,大汉就连向玉门关转运十万大军所需的械物资都做不到。

    西安城作为陕西首府,是大量军械物资转运的中转站,一个冬天下来,每天都有大量的牛马拉车向西而去。

    倒是带动了西安城的发展,使得大冬天的西安城,变得热闹非凡。

    随着开春,越来越多的物资向西边转运,西安的经济也是被带着走上了快车道。

    甚至西安省府的官员们,还主动上书朝廷,请求朝廷拨款一部分,他们西安省府自费一部分,将西安城内外的官道都改修成水泥路。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