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这种情况下,作为批发商的李牧,自然是赚翻了。 这个行业市场很大,他没打算独吞,所以交代李泽楷和福伯,一旦苗种价格上涨,就把沧州那边培育基地里的苗种都拿出来售卖。 反正技术掌握在自家手里,他们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怕甚! 李牧给的价格并不算高,但至少也能赚个三到五倍的利润,已经算是很赚了。 目前手里最好的苗种,基本都集中在沧州。 毕竟沧州是最早的培育基地。 虽然也有自负聪明的人学李牧搞棉花苗种培育。 但老实说,这苗种培育还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就大唐这会的技术,成活率真的不高。 怎么选地做垄,怎么施肥补肥,怎么捉虫防病...... 这些都是有数据统计的,李牧顺丰系内部可是做过很多数据对比的。 除了这些外,最重要的一个,就是,顺丰这边它掌握了“化肥”这个逆天手段。 一种粉末状的东西,堪称灵丹妙药。 这玩意儿连精通农事的贾家子弟都没听说过。 “对了,江夏王和吴王都对这棉花很感兴趣,多次打听苗种的事。”福伯突然提了这么一茬。 “他们也要?” “嗯。” “江南这边好像还没风声传过来吧。”李泽楷有些疑惑。 “说是从李大郎那里得到的消息。” “哪个李大郎?” “英国公之子。” “李震?” 福伯点了点头。 随后解释道,“李大郎在江夏那边屯了十五万亩地准备种植棉花,江夏王和吴王怎能不好奇。” “十五万亩?”李泽楷一声惊呼。 福伯继续点头。 “入娘的,这李震好大的气魄啊!” “那现在如何安排,河东那边的货还供不供?” “先供河东。” “啊?那江夏王和吴王那边如何交代?” “直接说货不够,让他们等下一批,先供河东,乃是泾阳公定下的策略,不能因为他们二人而改变。” “那......”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