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章 身边的花腰妹子-《重活不是重生》


    第(2/3)页

    “祁工还知道‘圜笼’啊!我们哪个地方大部分是花腰傣,我阿妈就是花腰。我阿爸是汉人,在乡邮政所上班,就是赶花街的时候和我阿妈认识的。……少数民族学生升学考试有照顾加分,我跟我阿妈一样是花腰傣。”蒋筱蔷没刚开始那么紧张了,打开话题,陪祁景焘聊起她们老家的风土人情。

    “你阿妈是花腰,你也是花腰妹子咯,傣洒还是傣卡?”

    “傣雅。”

    “你手上怎么没有纹身?”

    ……

    祁景焘和蒋筱蔷口中所说的花腰傣,不是我国五十六个民族中的独特民族。花腰傣是我国傣族当中一个独特群体,一个支系。传说中古傣民族迁徙的落伍者,有人考证,花腰傣是遗留在彩云哀牢山腹地的古滇国皇族后裔。以服饰斑斓、色彩绚丽、银饰琳琅满目如彩带层层束腰而得名。

    花腰傣的人口只有六七万人,有傣雅、傣洒、傣卡、傣仲等自称,大部分居住在滇中市辖区的新平境内,其余散居于元江县境内。花腰傣与西双版纳、德宏等地的傣族一样,其最早的先民为“古越人”。

    繁衍生息在哀牢群山、红河之畔的新平花腰傣由于地处偏僻、居炎瘴地,封闭的环境使花腰傣完整的保存着古傣先民古朴原始的自然崇拜、祭祀、巫术、染齿、纹身、服饰和赶花街等原生型傣泰文化的重要元素。

    花腰傣与西双版纳、德宏等地傣族相比,有着自己鲜明的文化特征。花腰傣是遗留在红河流域民族迁徙走廊的古滇国王族后裔,花腰傣没有受到南传佛教文化影响,信奉万物有灵的原始宗教崇拜,是花腰傣原生型文化特征最鲜明的体现。

    艳丽多姿、内涵丰富的服饰文化,是花腰傣文化中最神奇、最靓丽的一道风景线;异彩纷呈,风情奇异,承传完整的民风民俗,使花腰傣文化充满令人着迷的色彩;古老深邃,自然和谐的稻作农耕文明,则保留了古越民族远古的文化特质。

    祁景焘自称踏遍滇中大地,对自己家乡的人文地理有比较深入的了解。想不到,自己身边就有一位神秘的花腰妹子协助工作,隐藏的够深的。

    花腰傣的故事说起来美好、浪漫,花腰妹子婀娜多姿,花腰文化是个尚待开发的民族特色文化旅游宝库。每年都要到乡镇烟站做设备巡查的祁景焘清楚,那些地方交通闭塞,说文艺一点是拥有丰厚的民族特色,保留着浓浓的原住民气息,其实是真穷,才不得不保留古老的生活习俗和生存模式。

    蒋筱蔷,马莉还有那些斯达公司的技术人员,他们大部分是农村人,不属于学霸类型的好好学生。她们有机会上初中,却根本就考不上高中,更上不了大中专,大多数读的是职业技术类学校,户口都还在农村。在城市生活多年,也只是打工仔身份,有技术的农民工。

    计算机销售和维修行业的从业人员工资都不会太高,从业者作为积累工资经验还行,却不是长久之计,大部分人在城市混的很艰难。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