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章 新任校事府令的人选-《这个三国很核理》


    第(1/3)页

    “玄德公若执意如此,朝便只好从命。只是那蔡氏,又该如何处置?”

    刘备笑了:“蔡侍中乃当世大儒,某亦甚为敬佩其学识,若愿嫁女,某欣然纳之。若不愿,某也不强求!”

    刘备这次用的字眼是‘纳’,而不是‘娶’。

    言外之意,愿意白给,我当然要。不愿意做妾,那就哪来的哪回去算了。

    好家伙,这句话听的林朝直呼内行!

    原来你刘大耳打的是这个主意,当真是人不可貌相。

    白嫖的快感,是没有人能够拒绝的,刘备当然也不例外。娶蔡琰,他自然是不想的,但要是蔡邕肯白送,他又岂有辜负佳人的道理。

    虽然刘备已经给这件事情定下了基调,但林朝认为,自己还是有必要再阐述一遍其中的利弊,同时也给刘备一个重新组织语言的机会。

    “玄德公乃一州之主,婚姻大事自然是重中之重。”林朝拱手道,“再者,蔡侍中之女,也不仅仅只是一个博学聪慧的良配而已。”

    到了林朝这个位置,无论做什么事情,都不可能流于表面,正如他替刘备向蔡邕求亲这件事,绝不可能是一拍脑袋想出来的。

    “子初此言何意?”刘备皱眉问道,“某知道蔡侍中乃当世大儒,若娶其女,自然能借用蔡侍中的声望,来提高自身声名。但子初岂不知,某一生行事,从不在乎这等虚名。

    再者,某有今日之功业,全靠麾下将士染血疆场,一刀一枪拼杀出来的。借用别人名声之事,某不屑为之。”

    这番话虽然算不上慷慨激昂,但也算率性坦直。

    在原本历史上,蒋琬这个诸葛亮的接班人,就因为荒废政事差点被刘备给砍了。后来诸葛亮说蒋琬有大才,刘备又考察了一番,发现蒋琬确实有才华,这才放过了他。

    由此可见,刘备用人,向来只看其才,而不注重虚名。

    但在林朝的计划中,娶蔡琰为妻也不全是为了名声,更多的是表露态度。

    听了刘备的话后,林朝先是点了点头表示肯定,继而拱手道:“玄德公所言,朝亦甚为赞同。只是,眼下我徐州大小官吏中……大多是出身寒门的猛将能吏,世家之人,确实少了一些。”

    “世家如何,寒门又如何,某用人只看德行才学,门第高低,子初又何必在意。”

    刘备哂然一笑道。

    可说完之后,见林朝的目光中依旧带着古怪的笑意,顿时心中疑窦丛生。

    难道某说错了?

    坦白来说,刘备的想法不算错,但也要分时候。

    若是承平年间,多提拔一些出身寒门的人才,才能阻断世家笼络官场,从而便于平衡管理,使国家在这个巧妙的平衡中稳步前进。

    可现在是什么时代?

    天子沦落,朝廷式微的时代!

    再用这种方法,未免就显得有些不合时宜。

    在这个诸侯割据的时代,首要之事,是求存,是图霸!

    只有自身实力壮大了,才能更好的统御四方,才能更好的一展胸中抱负,才能更好的匡扶大汉!

    如何壮大实力?

    寒门要重用,世家也不能放弃。就算以后要慢慢收拾这些人,现在也要多加利用,这本就是林朝最初制定的战略,到现在也依然适用。

    像这些州郡级别的世家,他们世代扎根乡里,数百年下来,已经成了一个个庞然大物。财力丰厚不说,家族田庄也尽是膏腴之地,更遍布着大量的宾客部曲。

    毫不客气的说,当朝廷式微,诸侯自治时,这些世家很大程度上担当着地方行政的责任。那些依附于其的平民,正因这些人才能得以在乱世卑微求活。

    土地,人口,人才,这三样可是乱世中成就功业的关键,而世家应有尽有。

    纵然你麾下有精兵百万,也架不住境内所有世家一起反对你!

    而且这些都是现成的丰厚资源,林朝又岂能置之不理。

    所以,不理这些世家还真不行。

    纵然世家中有汝南袁氏这样的狂悖之徒,但也有像弘农杨氏,颍川荀氏这样的大汉忠良。而更多的世家中人,只想着得遇明主,将一身才华尽情施展,最终青史留名。

    因此,真的不必一竿子打翻一船人。

    世家要用,世家也要打压,个中力度技巧,还需仔细拿捏一番。

    这世界上从来就没有完美的方法,只有因地制宜,选取最适合时代的策略而已。

    而眼下的徐州,除却三荀之外,刘备手底下的世家人才,可谓是寥寥无几。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