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二章 兴亡皆是……百姓苦(下)(为夜羽0506加更)-《这个三国很核理》


    第(3/3)页

    诸葛亮从事实的角度出发,给出了一个完全可信的答案,这让林朝非常满意。

    “此言倒是不算错,只是尚不全面。”林朝笑着继续说道,“阿亮,为师再来问你。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此言何解?”

    “这……”

    在汉末这个时代谈论这句话,着实有些不合适,导致诸葛亮一时语塞。

    毕竟自董仲舒调教儒家经典,宣扬天命之后,天子的神圣性早就被进一步加强,从而成为了意识形态上的最高权威。

    在天人感应理论中,天子乃上苍之子,生来便被授予了天命,注定要主宰九州万方,自然是贵不可言的存在。

    天子及百官世家的存在,正是为了代天牧民,这也是州牧官职最初的由来。

    都用上‘牧’这个字了,百姓的地位可想而知。

    这跟孟子‘民为贵’的理念,有很大的冲突。

    不仅这个时代,甚至后世很多朝代,孟子的这个句话,都成了儒家经典里面被最少提及的理论。

    简单来说,这就是必不考题,所以诸葛亮才会迟疑。

    见诸葛亮迟疑,林朝没有继续追问,继续开口笑道:“子曰: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君以此思危,则危将焉而不至矣。”

    如果说孟子说的话还不能成为权威,那孔子一定没问题了。

    诸葛亮此时城府未深,闻言之后,便不再迟疑,开口反驳道:“老师,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林朝说得是水和舟的理论,本质上还是民为贵的思想。

    而诸葛亮反驳林朝的话,用得也是孔子的原话。

    这正是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关于这句话的解释,历史上也是众说纷纭。

    不过林朝还是倾向于最初的版本,那就是孔子并不想让所有人都有参与决策的权利。

    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中,而少数人往往需要服从大多数人,这就导致真理无法广而行之。

    换句话说,凡事都要大家一起商量,得出的结果也未必就是最好的。

    林朝的倾向是,选出真正有远见的人,来带领大多数没有见识的人,这样才能走得更远。

    不过诸葛亮既然反驳了,林朝也只能笑道:“阿亮,其实这两句话并不冲突。正因民众无知,我等才要引导民意。正因民众容易被裹挟煽动,我等为官者才要政令通达。

    但是有一点,你要牢牢记住。

    民心如天心,顺之者昌,逆之者亡。

    君权可控,民心不可违!”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