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衣锦还乡-《大秦:我替陛下开了挂》


    第(2/3)页

    除了他们这些人以外,几年前训练完毕的那支国师府护卫队也完成了训练,总计四十八人。只要十五人留在了侯府,其他的都被军方和嬴政瓜分了。

    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好东西需要分享,吃独食那是不行滴!

    这些人当中当属草、莴、和韩信三人,一路上策马奔腾,弯弓搭箭到处乱射,这下周围山林的小动物们都遭了殃。

    随着几人提着打来的各种山间野味,整个旅行团瞬间变成了bbq现场,要不是这个时代的晚上还不够安全,韩信还想去打个野,回来开个篝火晚会。

    而沿途用来补充生活物资以及马料的驿站也被这群人搞得有气不敢撒,护卫队的人总是喜欢翻墙跳窗出去搞点野味吃,其中就属‘野王’韩信跳的最欢,杨子墨怎么也没把他和汉初三杰的“兵仙”联系起来。

    好在离开的时候杨子墨给足了钱财,让驿站一直喊着:“欢迎国师常来!”

    从琅琊郡琅琊县到济北郡泰安县,直线距离六百多里,一路上的风景美不胜收,路上的百姓热情淳朴。

    兜兜转转的一行花了半个多月的时间才走到泰安县的地界,继续往北走就能看见波澜壮阔的“母亲河”黄河,那个时候的旅行图将会乘坐水师的舰船沿河而上返回咸阳。

    “回家了!”

    杨子墨搂着婉娘,牵着闺女的手走下了的马车。

    沿途大片大片的农田上除草施肥的农夫,望着路过的庞大队伍,纷纷停下了手中的农活,跑到了道路两侧大声呼喊。

    显然这些百姓从队伍的旌旗上认出了一个“楊”字,这是他们特意去学习的几个字之一。

    他们能够有如此好的生活,除了有一个英明睿智的皇帝,还有一个为老百姓着想的国师。

    百姓在自家孩子的帮助下,特意学习了“秦”“楊”两个字,就是为了能够认出皇帝和国师的身份。

    虽然曾经的杨子墨不是北方人,但是在泰安县生活了多年,让他感受到了一种难以割舍的感觉,这就是家乡!

    “侯爷,需要通知泰安县令吗?”

    陈平上前问道。

    和韩信等人留在护卫队的人一样,此时还未展现出自己本领的陈平留在了国师府,或许是因为敬佩国师的作为,这就是韩信等人留下的原因吧。
    第(2/3)页